2005年新疆喀什地区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fangzh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调查汇总,提出喀什地区棉花高密度栽培模式应越简单越好;增密增铃是高密度高产栽培最终要达到的目的,但不是密度越高越好;高密度栽培模式只是搭建了一个技术平台,要想获得高产,其它措施必须配套.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国内外种质资源及辐射育种等手段培育出有限果枝型(零式和Ⅰ式)的超早熟短季棉新品系,具有株型紧凑、棵矮耐密和开花、结铃、吐絮集中等特点,适合冀中及以南地区麦后直播,生育期95~105 d,子棉产量3000~4500 kg·hm-2,皮棉产量1050~1500 kg·hm-2,10月15日吐絮率85%以上,达到该区域春播棉中等以上产量水平.其栽培技术简化、易操作、投入少符合农业生产"轻型简约化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高温胁迫已成为影响作物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棉花种植区域,特别是长江流域棉区,周期性的热害在7至8月份期间经常发生,此时棉花正处于盛花期和结铃期,从而严重影响结铃率和皮棉产量.为了稳定棉花产量,适应当前的植棉环境和将来变暖的气候条件,选育耐高温的棉花品种已成为迫切的育种目标.本文探讨了耐高温棉花品种筛选的新方法。
棉花杂交育种的主要方法有人工去雄法、核不育两系法、核不育三系法、胞质不育三系法等.棉花杂交制种要解决的技术关键有:制种方法有待重大突破,杂种优势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生物尖端技术广泛利用在棉花杂交育种上,将促进棉花杂种优势利用.
本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试验站进行,比较了DPC单独使用与复配剂(DPC+DTA-6)对转基因抗虫棉株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复配剂与DPC都能有效地控制转基因抗虫棉国抗12(GK12)和新杂2号(XZ2)的营养生长,降低株高、减小果枝长度,复配剂对株型的控制效果稍弱于DPC,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二者均能增加铃数,提高铃重和产量,但复配剂在提高产量上具有更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于2片真叶期对5个转胆碱单氧化物酶(CMO)基因的棉花品系及转化受体泗棉3号施加0.5%的NaCl胁迫,15天后测定发现,NaCl胁迫无一例外地抑制了所有供试品系的光合作用和植株生长,表现为真叶数、株高和鲜重减少,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但是,盐胁迫对转CMO基因的抑制效应明显低于对照,表明转CMO基因棉花品系的耐盐性有明显提高.不过,棉花的耐盐性涉及多个基因和多种耐盐
本文对南疆12个历史代表品种蕾铃脱落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12个历史代表品种蕾铃脱落率较高,平均74.2%.单株蕾量平均22.5个,生殖量略低;(2)落蕾率大于落铃率.落蕾率平均42.2%,落铃率平均32%;(3)蕾脱落的峰期在7月5-25日,但品种间在脱落的起止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铃脱落的峰期主要集中在7月15日-8月5日,品种间在铃的脱落峰期上没有显著差异;(4)蕾脱落的日龄一般在15天
本文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保水剂对土壤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的保水剂含量在0.030%~0.100%范围内,土壤表面蒸发明显降低,pH值趋于酸化;用量在每公顷30~45kg内能明显提高棉花的产量,增产幅度达10%以上,对纤维品质没有影响,株高增加3.4~11.3 cm,公顷总铃数增加5.7万~9.4万个,铃重增加0.1~0.19 g;并且以穴施使用最经济有效.
文章从分析棉田养分损失的途径入手,提出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几项措施.改进施肥技术,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发挥有限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如:改进施用方法,氮肥深施,集中施,施后严密覆土.而磷肥集中作基肥深施、氮磷配合施用、或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配合叶面喷磷则可有效的提高磷肥的利用率.钾肥应根据土壤的供钾能力,适量施用,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费,在施用方法上应采用沟施或穴施,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淋失和迳流损失,提高
2004-2005年,笔者参加了兵团农业局组织的棉花高产专家验收组,对南、北疆垦区公顷产皮棉超3000 kg的高产棉田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现场测产验收.本文根据调查验收资料对普通陆地棉超高产棉田(杂交棉另文分析)的基本特征作进行了分析。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新疆"矮密早"栽培模式下棉花个体发育对霜前皮棉产量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显示:(1)15个性状中株宽、衣分、果枝始节、脱落率、单株结铃数、单株叶面积与霜前皮棉产量的关联度较大,处于关联序的1~6位;(2)与霜前皮棉产量关联度最大的产量性状是衣分、生理性状蒸腾速率、形态性状是单株叶面积;(3)根据以上结果,新疆棉花育种和高产栽培应重视株宽、衣分、果枝始节、脱落率、单株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