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技术在煤层气藏储层研究中的应用可行性及优势

来源 :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bul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层气藏储层研究是煤层气藏评价的重要步骤。核磁共振(NMR)测试低渗透流体孔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全新的尝试,引入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煤层气藏储层,可以为研究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大大丰富煤层气藏储层研究的手段。本文利用核磁共振岩样分析技术,对采自大宁、樊庄及郑庄区块的煤样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仅核磁共振测试孔隙度及渗透率可信,与常规方法测试的孔隙度及渗透率吻合,并且可流动百分数与T2几何均值反映了煤层气储层物性的特点。同时,煤层气储层T2弛豫时间谱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结构特征,特别是右峰代表的可动流体的含量,其面积与煤层气井产量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因此,核磁共振技术是研究煤层气储层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满足工程上快速划分和评价有效储层的精度要求,可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传统数值模拟研究由于计算机能力限制,通常要先对精细的地质模型进行粗化,从而导致模拟与实际地质情况存在差异,影响模拟的准确性。新一代精细数值模拟基于AMG-CPR代数多重
会议
  常规油气测井解释模型不适用于低煤阶煤储层,综合解释的杨氏模量、泊松比、地层破裂压力等参数严重失真,普遍比真实值高出40%以上,测井解释力学模型亟待修正.本文对东北地
会议
  为了研究粒径对页岩吸附甲烷的作用机理,以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制成粒径范围为1700~3350μm、850~1000μm、180~250μm和106~131μm的4种样品,开展了
会议
  选取苏里格气田40余块基质岩心(渗透率为0.01mD~100mD),考虑低速缓慢充注及温度影响,开展了充注动力逐级增加的半封闭充注模拟实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毛管压力和核磁共振测试,研
会议
  苏里格气田苏XX井区上古生界气藏为一典型的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岩性气藏,其主力含气层位为盒8和山1段,该区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无统一气水界面,地层水相对独立、不连通,气水
会议
  根据节点系统分析理论,将气井地层渗流、井筒多相管流、井下节流和地面水平管流作为完整的生产系统,对苏里格南区气井丛式井组,建立了生产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实例计算,生产系统
  页岩气属于非常规能源,在我国储量丰富,而且其低碳环保的特点符合对未来能源的发展要求。我国已经逐渐有页岩气田实现规模化开采。但页岩复杂多样的孔隙结构、致密低渗的特
  裂缝-孔隙型边底水气藏的特点是,具有边底水,基质渗透率低,裂缝发育,所以此类气藏普遍存在着快速水侵的风险。本文通过物理模拟与数学方法研究了气藏开发过程中水侵特征。物
会议
  为评价多层疏松砂岩气藏的稳产能力,本文针对柴达木盆地涩北一号气田,基于灰色关联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一套稳产能力评价的新预测模型.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对稳产能力评价
会议
  通常人们把井筒储集效应消失后的二项式产能系数B认为是恒定常数,但通过理论推导和整理苏里格气田压裂水平井的实际产能资料验证表明,井筒储集效应结束后,受压裂裂缝非达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