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卢藏用《景星寺碑铭》看唐代骈体文风在岭南地区的播衍

来源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ir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骈文文风在唐代时期曾影响到岭南地区,在广西上林的《智城碑》就是重要的佐证.证明"当时岭南少数民族生活及人情,既不似韩、柳所描写的那样凶横野蛮,亦不如范周所描述的那样贫穷落后,而自有文采、文化水平却相当高,又具有先进的和平共存的思想."在《上林唐碑<大宅颂>和<智城碑>看唐代中原文风对岭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从骈体文风角度也有过具体分析,现在再从初唐卢藏用的《景星寺碑铭》看唐代骈体文风在岭南的播衍.
其他文献
陈维崧(1625——1682)逝世之后才两年,其好友蒋景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刊刻了他的诗文词集,即天藜阁本《陈检讨集》,共34卷.三年后,他入赘于商丘侯家的弟弟陈宗石(1644-1720)陆续刊刻了《陈迦陵文集》6卷、《俪体文集》10卷,《诗集》8卷等,此即患立堂本.由于陈维崧在骈体文创作上取得了杰出的文学成就,因而他的骈文在清代即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在蒋景祁刊刻了《陈检讨集》九年后,热爱
《辞学指南》是宋代词科备考指南和资料汇编,同时也是专门研究宋代词科的学术著述,而从文学的角度看,该书又是一部文体论著述。关于该书的成书时间和写作意图,祝尚书先生认为,“该书所记考试题目止于宋度宗咸淳十年(甲戌,1274),则是书当完成于入元之后。这时科举己废,其写作目的盖有总结宋代词科以保存‘国粹’,为将来恢复传统之用的深意”,可备一说。该书共四卷,现知最早的为元代至元(元世祖年号,1264-12
这些在民众中传诵不己的歌谣、传说以及对墨子的祭祀,在故事的层面虽有夸大的因素,在故事叙事的层面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地方文化因子的渗入,但在故事人物的精神特质上却与传世文献中的官方形象互为表里。在某种程度上说,墨子在民众记忆中被神化的形象正反映了民间形象的建构与官方形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官方形象中的理性因素被民间形象中的感性因素所代替,也说明了底层民众对自身利益持有的那种不确定性的感觉,而这
近年来清代乾嘉时期着名学者和文学家汪中文集的整理研究颇受学界关注,其文集的整理、辑佚、笺校,先後有辽宁教育出版社《述学》、台湾文史哲出版社《汪中集》以及江苏广陵书社《新编汪中集》,特别是《新编汪中集》,不仅广泛搜讨现存汪中集外单篇佚丈而且辑入清代陈寿棋手钞整卷《策略謏文》以及汪中手稿本《文宗阁杂记》,是目前汪中所有着述最全的汇集,为了解和研究汪中提供了极大方便.但笔者细读之下,仍觉不无遗珠之憾:一
庄子关注的是人的终极价值,所提出的理论极其深刻,但却往往不能用之于生活,当时哲学家惠子就讥讽庄子理论“大而无当”,不无道理。本则寓言就是又一证明。但从抽象角度看,庄子主张的是不争,“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刚刚辞世的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这句话,堪称得道人语。只要人类还在,争斗总会在,主张不争总会有价值在。顺便指出,这则故事中两个人物形象很鲜明,从未被分析者特别关注。纪氏作为养斗鸡的行家
刘向在建立形象化的女性历史人物范本的同时,将历史进一步道德化。挖掘《列女传》女性的道德意识,是刘向《列女传》妇女观的主要指归。新历史主义代表海登·怀特说:“经典的历史叙事总是充分地对历史系列施加了情节并同其他可能的情节编织达成妥协。正是这种在两种或多种情节编织之间的辩证张力表明了历史学家的自我批判的意识之存在。”在历史叙事的过程中,有些情节是历史学家加入进去的,目的只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关注与批判意识
东汉王符所著《潜夫论》,为其赢得了百代传颂的声誉.作为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思想论著,王符在这部论文集中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到而卓绝的认识和见解,阐发了很多确实可行的治政思想,其思想史价值历来受到学人重视.周中孚在《郑堂读书记》中评曰:"(王符)虽以耿介忤时,发愤著书,然明达治体,所敷陈多切中汉末弊政,非迂儒矫激务为高论比也."与此同时,《潜夫论》还是东汉散文的
六祖像赞是观画者宗教思想的触发与表达。到了宋代,六祖顶像没有大的变化与特色,关于六祖的画最多加上一个五祖与六祖一起,因此宋人不描绘六祖具体容貌,而是多集中其人生事迹经历或成就功绩上。如非其标题目提醒,真不知道其是像赞。它表明僧人对祖师的怀思叙述己经超越了形似,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精神层面,体现出观画者主观参与度更强,多少都借像赞寄托子坏抱。
本文以政治与文学的互动为视角,阐释李吉甫之政治功业与应用文书写,从中领会其经世用心。凡此种种,均证明李吉甫在中唐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学术界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深入研究。
《恨赋》是江淹的代表作,其意谓古人不称其情,皆饮恨而死也.《酉阳杂俎》云: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辄焚之,惟留《恨赋》、《别赋》,今《别赋》己亡,惟存《恨赋》矣.李白曾放言"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李白对自己的模拟之作不尽满意,对于被模拟的古人作品也未必满意,但对于这篇《拟恨赋》却还比较认可.李白没有将这篇《拟恨赋》焚毁,而是选择让它继续保存下去,因为他自信这篇《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