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的水动力效应

来源 :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是华北平原的主要供水水源,它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不可抹灭的促进作用.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该区地下水位下降,局部还形成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显突出.本文对华北平原近50年的地下水开采沿革和动态进行了全面剖析,表明:河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从开采初期的约30×108m3/a,发展至2000年的128.62×108m3;浅层地下水最大下降40多m,深层承压水最大下降近100m;地下水动力场由山前向渤海汇流转变为向漏斗区流动;地下水位下降与地下水开采有时间和空间的同步效应.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了近20年来黄淮海平原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环境监测新资料、新成果,对黄淮海平原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评价,并结合本区环境地质问题现状,提出了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对策.评价结果显示,黄淮海平原地下水长期严重超采(开采程度最大达363.11%),诱发了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水质污染等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平原区内已形成区域性
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以下简称淮河区)平原区面积20万km2,地下水资源量273亿m3,可开采量203亿m3,其中,淮河~江苏准安~废黄河河口段(以下简称淮河~江苏废黄河)一线以北区资源量233亿m3,可开采量182亿m3.2000年该线以北平原实际开采地下水178亿m3~197亿m3(以南区地下水尚未开采),已相继发生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生态环境地质灾害.过量开采地下水,其造成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受黄壁庄水库副坝截流影响,石家庄市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增大.漏斗中心的地下水位主要与上年地下水位、当年降水量、前几年降水量、市区开采量相关.采用相关分析法预测,预计市区漏斗中心到2010年末的水位为9.62m,水位下降值为12.88m,平均下降速率为1.84m/a,副坝截流后市区的允许开采量为11496.69×104m3/a,将对市区供水安全构成威胁,建设应急水源地势在必行.
本文对三江平原湿地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并分析了三江平原的脱变情况.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在系统概述东北地区自然地理及水资源条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的供水状况和各行业的用水状况,以翔实的数据论述了地下水资源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分析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加剧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东北地区及各各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维持石羊河流域中、下游绿洲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主要形成于祁连山区.本文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对石羊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氢、氧同位素(δD、T、δ18O)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用以识别石羊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来源、组成和径流过程,得出了该区地下水补给源单一的特点.这对于合理利用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地下水水位动态反映了地下水系统能量随时间变化的状况,是地下水动态要素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EXCELVBA开发的动态资料整理程序,该程序可以对大批量的动态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本文具体介绍了程序的核心模块-动态图表的生成程序,并给出了相应的程序源代码.
浅表地层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近、现代沉积物,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环境信息.地层中介形类化石的分布、种类、丰度含量、分异度、组合特征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文章通过对天津准淀乡浅表地层中的介形类化石分析研究,根据地层中介形类化石的组合特征、丰度、分异度分布特征,在剖面中划分了五个化石组合层段,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沉积环境.通过研究,工作区浅表地层(0-6.15m),所代表的时段经历了浅海沉积环境(6.
根据中国北方碳酸盐岩地区的库区条件,在模型中考虑了多渗透层系统的渗流,考虑了河水和库水与地下水的垂向交换,给出了符合北方碳酸岩类地区库区渗漏特点的数学模型,并以黄河龙口水利枢纽为实例,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库区渗漏和岩溶水运动的模拟计算.
地下水数值模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有效方法,它涉及的是井孔-含水系统的问题.当今在建立地下水流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上往往忽视了对井孔的描述和井流特征的分析,或者缺乏符合水流机理的模拟技术.本文以河西走廊黑河干流中游盆地地下水流问题为例,分析了建立三维流基本模型的必要性,重点剖析了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MODFLOW软件在模拟混合抽水井的不妥,也涉及到了混合观测孔和泉等的模拟问题以及河流、渠系、降雨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