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笋芽初生增粗生长的关键分子机理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笋芽的初生增粗生长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成竹竹秆各节间的围度差异,但目前对毛竹地下笋芽的初生增粗生长的关键性过程及其分子机理仍所知甚少。本文利用发育生物学手段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毛竹不同发育阶段笋芽皮层、基本组织、维管束与髓组织对笋芽横切面积的贡献度,发现髓组织面积在毛竹笋芽初生增粗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其对笋芽横切面积的累积贡献度达到近99%。进一步研究发现,髓腔面积的大小亦决定了同一竹秆不同部位乃至不同竹种竹秆围度的差异。解剖学观察不同发育阶段毛竹笋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发现毛竹笋芽顶端分生组织,在纵切面上近似半个椭圆,具有7层细胞,其中最内三层细胞分化发育成髓分生组织,髓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形成髓组织。为探索毛竹笋芽髓组织分化发育的关键分子机理,利用高通量基因组重测序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分析了髓腔显著缩小的毛竹稳定变异体一厚壁毛竹与野生型毛竹的基因组差异,共发现11万个SNP差异位点,155个结构变异,其中82个差异发生在基因编码区,涉及BHLH转录因子,纤维素合成酶等多个基因。同时,对不同发育阶段厚壁毛竹笋芽的初步解剖学观察发现,厚壁毛竹笋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态显著不同于普通毛竹,在纵切面上表现为比毛竹更宽更平整。连续横切石蜡切片观察厚壁毛竹不同发育阶段的笋芽未发现类似毛竹髓细胞分化发育的过程,维管束仍均匀布满发育后期笋芽下部节间横切面。同时形态学观察发现,厚壁毛竹地下茎为实心,维管束均匀布满整个地下茎成熟节间横切面,连续横切石蜡切片观察结果与笋芽观察结果相似,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地下茎节间中未能发现明显的髓细胞。上述研究基本明确了由笋芽顶端分组织分化而来的髓分生组织的生长发育在毛竹地下笋芽初生增粗乃至决定不同竹种围度差异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借助髓组织生长发育异常的稳定变异体一厚壁毛竹,初步探索了髓组织分化发育的关键细胞学过程及其分子基础。
其他文献
当植物某种组织构件部分损失后,该组织构件的剩余部分将表现出功能加强现象,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因组织损失而减少的功能.通过研究不同竹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对钩梢的生理生态响应,比较叶片的光合能力、叶形态、光合色素含量、氮含量(Na)、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氮素在光合系统内部的分配,以期揭示不同竹龄对部分构件缺失后的适应机制及生存策略.结果表明:对比
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沿海沙地10个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青丝黄竹、唐竹、花巨竹、金丝慈竹的Fv/Fm、Fv/Fo值较高,即这4个竹种的光能利用率相对高于其他6个竹种,能够形成较多的化学能,且10个竹种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显著差异;花竹、花吊丝竹、紫竹的qp值分别较青丝黄竹高了33.6g%、32.34%、32.61%,表明此3个竹种的光合电子传递能力较强,有利于为光合碳同化提供条件.
生理整合是克隆植物的重要特征,直接影响到克降植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扩张和资源利用等,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探索克隆植物系统内水分生理整合机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以分株相连的美丽箬竹(lndocalamusdecorus)盆栽苗为试材,设置3个盆栽基质相对含水率(90%高水势、60%中水势、30%低水势)和3个水势差处理(90%-60%、60%-30%、90%-30%),研究美丽箬竹克隆分株抗氧
为探讨外源Ca2+对毛竹幼苗抗旱生理的影响,以盆栽毛竹一年生幼苗为试材,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设0(A)、1(B)、5mmol/L(C)和10mmol/L(D)4个CaC12浓度梯度浇施毛竹幼苗,对照浇同样量的蒸馏水(CK),分析干旱胁迫下外源钙离子对毛竹幼苗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干旱胁迫条件下,毛竹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02(Ci)、
通过测定不同覆盖年限毛竹林地土壤养分、pH、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特征及酶活性,分析地表覆盖措施对毛竹林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含量随着覆盖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pH值急剧下降;在覆盖经营的初期,林地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无覆盖林地,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微生物菌落明显下降;在覆盖经营的初期,林地土壤酶活性明显增加,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酶活性显著
运用实地跟踪监测方法,于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针对浙东四明山余脉的雷竹产区,根据雷竹林生长立地条件和覆盖栽培经营技术措施,分析目前集约经营方式下的雷竹林分,林地土壤养分和物理性质的变化状况,揭示其与经营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耕作层0-15 cm深度内的土壤养分状况好转,表现为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增加,土壤保肥能力增强,土壤结构状况深受覆盖措施影响,颗粒直径D<0.25 mm,0.2
以安徽省黄山区毛竹林为对象,研究了4个密度梯度(D1~D4)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等18个土壤质量指标,运用模糊数学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密度毛竹林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化学性质指标随林分密度增大而持续增大或先增大后减小,而物理性质指标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随着密度增大,土壤酶活性呈增大趋势,但超过一定密度土壤酶活性又有所下降.毛竹林土壤质量的密度效应综合分析发现,0-60
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地种植了大量的麻竹,为提高麻竹经营水平,促进麻竹竹叶资源的利用开发.对麻竹林进行了轻度钩梢T1(截去冠层高度的1/4顶梢)、中度钩梢T2(截去冠层高度的1/3顶梢)、重度钩梢T3(截去冠层高度的2/3顶梢)3种钩梢强度处理,以未钩梢麻竹林为对照(CK),以2a生麻竹立竹为试验材料,探讨钩梢强度对麻竹生物量分配、当年生枝条生长特性、麻竹生理特性及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钩梢
为探明石灰岩山地淡竹林演替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驱动因子,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比较分析了江西省瑞昌市淡竹林演替序列的3类群落15个样地的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和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从淡竹纯林演替至竹阔混交林、阔叶林过程中:(1)群落的种、属和科的数目逐渐增加,而群落相似性系数降低;(2)木本和草本植物多样性均渐次升高,阔叶林与竹纯林相比有显著差异,但草本植物的Simpson指数(D)和Pielou
节能降耗是当前各行各业发展方向的重要考察内容.本文通过对林业行业耗能最大的重组竹地板行业进行调查统计,得出以下结论:根据重组竹地板实际生产加工情况,可以将重组竹地板加工工艺划分为四道工序:竹束加工工序、坯料加工工序、地板成型工序、油漆成品工序,各工序所占能耗比例依次为47.20%、45.93%、3.30%、3.56%.能源消耗主要为电和竹碎料,其中电耗比例约占13.98%,竹碎料焚烧耗能约占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