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载重车辆加载重心安全区域与极限载荷分析

来源 :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545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型载重车辆的加载重心位置是重型载重车辆安全行驶的关键因素。目前在国内还很难见到相关研究,而国外已经运用到实际车辆中了。本文结合相关项目,对重型载重车辆的加载重心安全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突破了项目的一个技术关口,同时也给出了加载重心安全区域的一种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续相关的研究和车辆开发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就匹配动力转向机的重型货车转向液压系统的超载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方法是利用转向超载性能评估曲线以及转向液压系统油温的基本测试曲线,对转向液压系统的超载性能,主要是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温升特性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为车辆在极端工况下的转向设计,以及操纵控制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
本文首先对拖钩的结构、分类、作用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使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强度分析的意义和基础理论方法。接下来以某轿车的拖钩为例,重点介绍了拖钩强度分析的具体流程,通过与目标值的对比,对其结构强度进行评价,并根据该分析结果确定了优化拖钩结构的方案。随后对优化后的结构重新进行分析,仿真计算的结果表明,拖钩的强度得到了提高。
本文用MADYMO分析工具建立简化的混芋假人膝部碰撞模型,研究了碰撞接触速度、仪表板护膝板设计、布置等因素对膝部滑移量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减小膝部滑移量的工程设计建议,并应用在实际车型项目中。
本文建立了回馈制动和防抱死制动一体化控制的系统模型,同时制定了基于逻辑门限值的一体化控制策略,并在基本制动工况下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证明,该协调控制方法实现了利用回馈调节阀调节制动气压保证车轮不抱死,同时稳定调节回馈转矩配合防抱死制动,进行制动能量回收,制动效果优于单纯气压防抱死制动,在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上是切实可行的。
车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受到的伤害主要来自身体和车身结构之间的碰撞或者挤压,因此车身结构对于乘员的保护作用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有限元的方法,根据欧洲的NCAP试验标准,运用LS-DYNA软件对汽车进行了正面偏置碰撞仿真分析,考察车身结构,从而有效地保障车辆的安全性能,指导车身设计,避免在新车开发中出现结构缺陷。
分析了车载柴油发电机组使用中噪声与热量的产生及影响,通过科学计算和合理设计,提出行之有效的降噪、散热方法,满足车载柴油发电机组工作时的散热需要,降低随车发电产生的噪声,并使随车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2007年, NHTSA对美国法规FMVSS214(侧碰撞保护)进行了修订,修改后的FMVSS214增加使用代表第5百分位成年女性的侧碰假人(SID-Ⅱs)。实际交通事故中身材较小的女性所受伤害往往较重,原来的标准对此关注不够,所以引入SID-Ⅱs假人进行车辆安全性评价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对最新的SID-Ⅱs假人结构及特性的分析,阐述其胸部灵敏度各影响因素对其指标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SID-Ⅱs结
假人标定试验是核准可能影响假人测量的碰撞响应。碰撞假人要定期进行假人标定试验,来评估假人是否保持SAE(美国汽车工程学会)规定的性能水平。颈部标定试验是假人标定试验中要求最多、最难达到的一项,尤其是摆臂减速度。本文主要介绍实现摆臂减速度的经验方法,顺利完成HybridⅢ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颈部标定。
本文研究了建立汽车变形能量网格的方法,通过某车型变形能量网格的建立,介绍了基于正面全宽测力墙的变形能量网格的建立方法,最后用该车正面碰撞的数据对变形能量网格的精度进行了验证。
40%正面偏置碰撞试验,碰撞时接触位置在ECE R94法规中规定壁障与车辆宽度的40%重叠,偏差要求±20mm,对车辆牵引对准的要求非常高。由于碰撞试验的不可恢复性,一旦碰撞偏离了规定要求,使试验失败将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分析了导致车辆未对准的原因并提供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最终通过两次试验验证了改进措施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