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任务分配规范对残疾人的保障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peter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了大量任务分配规范,这些规范除了价值宣示作用外, 还通过“以虚御实”的方式深刻地调控着整个权力责任系统、引导着下位法规范的具体制定, 其价值导向也对司法过程的法律适用产生一定的间接效力。不仅如此,这类规范还为改革尝 试及开拓性举措提供合法性支持和约束。它们也隐含了提倡服务行政、增强公共服务的回应 性的要求。我们需要理解它们的复杂功能,并且积极用好这类规范。
其他文献
平等发展权是社会成员平等享有发展机会并平等获得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政治、 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利益的一项基本人权,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对平等发展权 及其保障提出了迫切要求。在行政法上,平等发展权属于行政相对人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 基础性权利,但我国现行行政法在平等发展权保护方面尚有观念和制度障碍,亟待改进和发 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民集体土地大 量被征收。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和政府滥用征收权,农民的权益屡屡 受侵害,而按照我国目前的法律,对被征地农民缺乏有效的救济保障。“有权利必有救济”、 “有侵害必有保护”,现代行政法治要求对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所造成的侵害必须予以法 律上的救济。考察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和实践,我国被征地农民救济制度存在救济范围狭窄、
弱势群体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如何加强对其权益的 保障已经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 条件,而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因此,要从根本上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只 能通过法制来构建。目前只有完善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机制,才能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 谐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的正义本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扩张,城镇周边的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 逐渐形成城市中新的边缘群体。众多失地农民生活艰难,缺乏基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合法权益受 到严重威胁,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已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在维护公共 利益的同时还要注重保障个体利益,达到二者的合理结合。本文围绕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就业权、 社会保障权等权利,结合现有的相关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等角度对其进行探
违法限制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权,是当前我国行政诉讼 实践中无法回避的突出问题,制约了行政诉讼制度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严重影响社会和 谐稳定、司法公信力、以及党和政府形象。最高审判机关通过《意见》表达了对行政诉讼受 案范围的新认知,回应了多年来要求界清和拓展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强烈呼声,对我国行政 诉讼制度的当下运行和未来走向影响重大。学界不应因《意见》非属司法解释而缺乏关注。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主要指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经济上处于弱势的人群。但以 平等权视角考察,女性在社会资源分配、权利享有和保障等诸多方面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女 性的这种弱势地位既非生物差异决定的,也不是性别偏爱决定的,而是父权制度的产物。因 此,要实现男女事实上的平等必须从目前“特殊优惠”的实质平等回归“两性”视角下—— 而非“男性”视角下——的形式平等。
目前公交IC 卡持有人的权利极易受到公用事业经营者行为的侵害或不利影响, 而且很难得到救济。这类受到不利影响的IC 卡持有人作为离散性弱势群体,可区分为因受 违法收费行为侵害的消费者、因经营者的“刁难”而致合法权益难以实现的消费者以及受不 公平格式合同条款侵害的消费者三大类型。目前所有的制度对这三类群体的保护都存在缺 陷,司法制度在这一方面更是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应为不同类型的离散性弱势群体建立相
社会弱者权利保护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健康权是社会弱者 行使其他人权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人权,国际人权公约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从健康权 的权利属性和给付行政下行政权行使的目的分析,政府负有促进社会弱者健康权实现的 义务。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政府应主导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并通过行政给付诉 讼为社会弱者健康权的实现提供司法救济。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是中国社会结构中发生的最为重大的变革,而多元化的利 益主体利益博弈的场域也有传统的政策转为立法。就行政性立法民主化而言,由于行政相对 方不同的经济地位,不同的组织构成等因素,特别是强势集团相对方与弱势个体相对方权益 诉求具有差异性,他们在一项行政性立法中的具体诉求往往并不相同。如何保证参与立法的 相对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科学确定相对方的利益代表人是当前立法民主的关键。立法的民 主
当前,妇女就业歧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有许多的歧视是来自政府部门。随 着公民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拿起法律的武器(例如行政诉讼)来保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从宪政的视角解读了此类诉讼的法理本质,并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此 类诉讼面临的困境,即受理难、审理难、处理难。同时从社会意识层面、法制层面、行政诉 讼层面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并在比较了国外的相关情况的基础上从宪法司法化、行政诉讼法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