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维吾尔语音节形式的规范化问题

来源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外来语和维吾尔语音节形式的比较分析,得出,尽管语言系属和类型不尽相同,各民族语言之间在语音上有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是,作为外来语被吸收到维吾尔语中来,就不能不受维吾尔语语音系统的制约,在结构上必须符合和服从维吾尔语的特点及词的结构规律,顺应口语的实际读音。只有这样,外来词才能在口语里普遍使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通行开来。维吾尔书面语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口语形式作为它的源泉,才能使借词在语言中扎根,充分发挥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职能。反之,如果借词不为广大群众所接受,通行不开,它就会变成僵死的、没有生气的东西。
其他文献
汉语的国际化、汉语在海外的本土化,以及汉语的规范化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相互制约的。汉语的国际化使得汉语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对传递中国文化,发扬和光大中国传统具有积极的意义。汉语的国际化也促进了汉语作为民族共同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汉语的国际化还促进和加强了汉语在海外的本土化。汉语的本土化从根本意义来说有利于汉语的推广和发展。同时汉语的本土化也可以增强语言学习者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正如周清海所指
通过分析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语言结构及功能分布,提出语言研究应大力提倡人文关怀。对语言保持论题开展研究,尤其是开展对人口较少民族母语保持模式的研究就体现了这一人文目标。因为我们通过对人口较少民族母语保持模式的研究,除了分析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挖掘其可供全人类共享的思想成果以外,也为了保护这些民族的母语,使母语教育得以有效持续地发展,使这些民族的语言生活更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节奏,在现代生活中与其他所有民族
语言文字多样性是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各民族语言的平等地位和多样性特征的维系有赖于国家的法律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民族理论与政策。本文以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现状的调查为基础,从语言濒危、语言文字多样性、语言权利等视角讨论各民族语言的平等问题,以期有助于促进各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进而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新疆位居祖国西部边睡,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具有丰富的语言资源,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走进新疆就仿佛走进了一个“语言博览会”。阐述了新疆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对新疆的两个文明建设都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新疆地区各种语言的相互关系、社会交际功能以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开展小语种抢救工作的必要性。
自然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云南的基本特征。云南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边疆省份,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水族、满族3个民族通用汉语外,其余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6种语言。其中,景颇族使用2种语言,瑶族使用2种语言,怒族使用3种语言。这26种语言分属汉藏、南亚两大语系的藏缅、壮侗、苗瑶、孟-高棉4个语族。从少数民族语言普查、双语教学、民族文字图书出版、民族语信息化建设、民
壮文报刊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月三》壮文版报刊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民族文字刊物的历史,从办刊宗旨、壮文作者培养、状语语言推广等方面阐述了在《三月三》杂志壮文版出版21年历程中的成效。
通过对维吾尔、哈萨克文字改革背景的介绍,概述了中国党和政府关于少数民族文字的主要政策法规,详细论述了维吾尔、哈萨克新文字的设计过程和新文字的推行工作,最后从社会环境、经济力量、文字学习、读写习惯等方面阐述了维吾尔、哈萨克文字改革历程中的经验教训。
按居民的分布片区进行人户调查,随机抽取48户朝鲜族家庭作为人户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对象对铁岭县沙坨子朝鲜族村居民进行朝鲜语言使用情况抽样调查,分析了朝鲜族村居民的语言态度和行为倾向,阐述了包括人口外流、民族教育薄弱在内阻碍朝鲜语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语言转用,也称语言替换,是指一个民族或民族中的一部分放弃了本族语转而使用其他民族语言的一种现象。梁河阿昌族使用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缅语支,是阿昌语的三种方言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梁河阿昌族转用汉语的现象十分突出。本文以梁河阿昌族的语言转用为研究对象,对语言转用的类型、特点及制约因素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转用的问题做出理论上的阐释。
采取现场问卷、访谈调查等方法对甘洛县彝语使用基本情况以及语言态度进行调查,经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甘洛县绝大多数彝族对彝文的使用都持肯定的态度。甘洛县彝族的语言使用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彝语是甘洛县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二,彝汉双语的使用具有普遍性;第三,彝语仍然具有较强的活力,但是,不同片区、不同代际、不同场合、不同性别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差异;第四,彝语在少数片区、少数人中出现衰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