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微裂纹-材料表面设计新工具

来源 :第六届海内外中华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颗粒柔性器件表面的微裂纹通常被认为是影响材料性能的不利因素。因此,许多方法被用来缓和纳米颗粒涂层中微裂纹的形成。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纳米颗粒涂层中的微裂纹能在纳米尺度上被精确的控制,这使得具有不利因素的微裂纹可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材料功能化的设计。我们通过拉伸具有纳米颗粒涂层的柔性聚合物时得出,应变导致的微裂纹不仅在纳米尺度上具有"反应活性",同时在尺寸和方向性上具有可控性。这些应变响应的"活性"微裂纹,基于尺寸、形状和表面带电性,能选择性地吸附环境中的纳米颗粒。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通过拉伸应变设计材料表面功能化的思路。通过拉伸,这一方法不仅能实现材料表面选择性的"活化"或功能化,而且由于微裂纹垂直于拉伸方向,被吸附的纳米颗粒在宏观上具有相应的有序度。这使得该设计思路在设计纳米颗粒柔性材料时具有其他方法所不具备的优越性。我们的工作不但深入探索了纳米颗粒在拉伸表面上动态非平衡自组装的规律,同时对利用拉伸应变实现柔性器件功能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微量铜离子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酪蛋白(casein)溶液中的聚合反应。首先,系统地考察了铜离子浓度、MMA/Casein重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聚合乳液
  设计、合成了苯胺四聚体与聚乙二醇(PEO)的rod-coil-rod三嵌段共聚物,研究了该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和在有机溶液中的酸致变色行为。通过一种新颖的合成方法
  伴随着新型探测技术、武器攻击、防卫技术的发展,隐身技术作为提高国防生存、防卫和攻击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现代化国防技术中倍加重要.吸波材料是隐身技术中不可缺少
会议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本实验室已克隆bFGF基因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带有6个His标签的bFGF原核表达质粒pET28a
学位
化学工业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其原料主要来源于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资源,具有明显资源依赖性。另外,化石资源本身的不可生物降解特性使得由它们而来的众多
  基因导入系统是基因治疗的核心技术,缺乏安全而高效的基因载体是目前制约基因治疗实施的主要瓶颈。天然多糖具有无毒、极好的生物相溶、生物可降解、可再生等特性,非常适于
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主要包括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天然衍生物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s,DTXs),大环聚醚内酯蛤毒素(pectenot
  以建筑废弃物、矿渣为主要原料,以硅酸钠为碱激发剂,以双氧水为发泡剂,制备了地聚合物基保温砌块;系统研究了硅酸钠模数、建筑废弃物与矿渣重量比、双氧水用量及养护工艺
Fenton氧化技术,相较于高级氧化技术AOPs中的其他技术,其具有试剂廉价易得、反应速率快、降解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势而受到水处理学者们的青睐。可是受限于铁离子的溶解度,Fent
文昌鱼属于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是现存的无脊椎动物中与脊椎动物直接祖先很接近的一个类群,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重要模式生物。文昌鱼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厦门、青岛等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