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及其发展趋向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三届青年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专业的边疆研究刊物、社团创立,部分大学设置了边政学系等边疆教育研究机构,边疆研究的内容在传承中得到了拓伸;同时,也开始了构建近代意义的边疆研究方法与理论的尝试,但30年代与40年代的表现内容具有差别.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是“致用”与“致知”双重社会需求的产物,具有政府组织与推动的明显的时代特征,重视中华民族观念的讨论,表现出突破传统史学窠臼向独立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在研究理念上呈现出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多维视角.
其他文献
  运河常关作为主要的水路征稽部门,同水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些年来,常关研究结合区域经济视角,得出了较多新的结论。将常关置于区域发展中进行考察,对其角色及
会议
  本文考察明代贵州都司卫所于清代的变革轨迹,力图揭示明清之际贵州地区卫所面向府(州)县的行政化过程,探讨明清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继承、改造与调整关系,进而对卫
会议
  在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复兴思潮中,现代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们从专业出发,提出“从生物学之眼光来看民族复兴”,但议论零散,影响有限。另一方面,通过潘光旦、张君俊等人
会议
  研究晚清绅士的社会活动,不应仅局限于方志等传统载体,还应将目光扩大到对报刊、杂志等新式媒介的关注上。《点石斋画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在传播信息方面较文字
会议
  republic并非进入中国之始便与“共和”相连,“共和”也并非在某个时点顺势的嵌入republic的翻译脉线,事实上,republic的在华翻译尽管早于“共和”从古典义向近
会议
  本文以戴震义理学为中心对乾嘉考据学的义理思想进行梳理。戴震的形而上学与其坚持考据的意图并不存在张力,其义理学与其政治理念也是内在连贯的。戴震的《孟子
会议
19世纪中期开港之后,一方面台湾沦为列强经济掠夺的据点,被纳入世界贸易网络之中,另一方面清廷日益重视台湾战略地位,并采取一系列新的治台措施,促使台湾城市在经济
会议
  以30年为界的历史考察,介绍了改革的时间跨度与代际信仰的传承。通过对中国地方财政改革生态多样性的经济学分析,以财政志编修为例,指出志书记述改革开放,应做到以
会议
本文针对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留学生在国外处境的恶化及其家庭在国内处境的恶化状况,结合抗战时期中国留学生的概况,以及国民政府救济留学生人数情况,国民政府对
会议
  地方志事业是发展的,地方文化也是发展的。新地方志能够及时地把发展中的新地方文化记载下来。研究开发弘扬地方文化,对于地方志工作者来说,是繁重的任务、光荣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