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探讨

来源 :第二届全国骨关节结核病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e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根据脊柱稳定性状况,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选择. 方法: 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成人胸、腰、骶椎脊柱结核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7-75岁,平均39.4岁:病史1-60个月,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12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8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而80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病例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 结果: 10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除5例失访外,其余95例均获得1-7年随方(平均2.9年)68例前路椎体间植骨病例,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3.5个月.65例有后凸畸形,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2°随防期间丢失2°-4°除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组1例因抗结核化疗周期不足复发外,其余患者均临床治愈,32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 结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脊柱稳定性改变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脊柱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其致残率高,对患者、社会和家庭均造成沉重负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正规化疗基础上的积极外科治疗可以有效地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卧床时间,促进结核治愈或静止,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成为脊柱结核治疗的趋势,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术式也从早期的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应用,其中脊柱稳定性有脊柱结核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得到充分的认识,近几年来,根据脊柱结核患者的脊柱稳定性状况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术式,获得了良好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下腹旁正中切口腹直肌内侧缘腹膜后入路行下腰椎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自1998年10月~2006年1月共收治下腰椎结核57例,在口服异
会议
目的:根据两组大样本数据的对照研究,探讨50年来我国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变化发展。 方法:对比研究两组病例的两组的年龄构成比、截瘫患者年龄构成比、各个椎体受累的发生率、
会议
目的:探讨腰骶段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及效果。 方法:24例腰骶椎段结核患者,术前四联抗痨治疗后,采用前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融合
会议
目的: 分析胸椎结核合并流注脓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外科治疗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5年9月间收治的胸椎结核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7.2岁.结核病灶
会议
脊柱结核多起病隐匿,病程发展较慢,早期临床上除了受累区域不具定位体征的疼痛以外,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影像学诊断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目前常用的各种方法及其引导下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脊柱结核分型方法,评价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随访1年以上脊柱结核,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再根据有无神经症
会议
某院1968-1999年共手术治疗胸椎结核5639例,术中脊髓损伤12例,损伤率为0.21%。本文结合本组资料,探讨脊髓损伤的原因,并提出对此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目的: 通过对141例脊柱结核病人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综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以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率材料本组141例病人中有合并发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有
会议
目的: 探讨成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与脊柱转移癌相鉴别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总结于1998年1月至2006年5月间,共收治资料完整的成人脊柱结核患者200例,确诊标准为:①手术及病
会议
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最常见部位,如诊治不及时,极易累及椎管,有较高的致残率。脊柱结核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制止病变发展,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避免或减少畸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