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应用型大学的建设

来源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七次工作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应用型大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创办应用型大学也已成为新升本高校的自然选择.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必须贯彻落实高教强省战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明确发展定位,厘清发展思路,突出办学特色,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完善高级应用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把握好学科与教学、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积极构建本科实践教学新体系;要树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特色意识,大力推进内涵建设.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应用型大学的内涵、特征,列举了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举措,为创建具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地方本科院校是高校教育系统的分化,也是满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培养场。为适应我院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转型改革势在必行。分别从政策把握、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专业建设、双创教育以及校企合作6个方面阐述了我院转型改革的举措和成果,是我院在深度耕耘之后的突出收获。而我院申报的是整体转型,改革牵涉学院方方面面,且转型周期长,力度大,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亦是大势所趋。
人才培养与市场用人需求错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应以人才培养转型为重点,确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理论、教学环节、人才培养模式等关键环节开展适应转型发展的创新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来说,协同育人是提升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途径.当前协同育人存在粗放化、形式化、平面化和碎片化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厘清多元育人主体的不同功能,改革创新协同育人体制机制.皖西学院创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在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存在围墙内办学的封闭式办学理念和模式,缺乏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与行业企业深度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强、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缺乏工作经验、岗位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而百色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上述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应用型人才培
为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遵循"以德为先、以生为本、分类培养、多元成才"的思想与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分类培养为核心,教学改革为抓手,实践平台为突破,构建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从教学评价体系、教学队伍建设和实践环境建设等制度建设方面保障应用型本科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
为落实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学院结合自身"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开放式与研究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开放式实践教学侧重于"应用导向",研究性实践教学侧重于"创新导向".文中阐述了构建功能完善的开放式与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合作、建设校内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重点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以及改革考评办法的重要性.
地方艺术类高校如何服务区域文化,一直是地方政府和艺术类高校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地方艺术类高校在服务区域文化中的人才保障作用、创新驱动作用、文化引领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培养方案上对接、在课程体系上对接、在实习实训上对接、在队伍建设上对接的人才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搞好顶层设计、构建服务体系、助推产教融合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要推进内涵式发展应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即毫不动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坚定不移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心无旁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赢得地方资源支持;锲而不舍探索产教融合模式,不断拓展办学发展空间;坚持不懈走错位发展之路,不断培育特色办学优势;不遗余力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总体办学水平.
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高校转型试点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本文对白城师范学院转型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要对接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取得多方支持,促进实践基地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学科建设,申请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新型民办大学,是指大学内外各种要素关系集合呈现新式样或新形态的民办大学.这种大学具有更加关注企业需要和就业市场的变化、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总目标、产权明晰及其制度完备、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等特征.要建成新型民办大学,应当实现如下转变:一是在学校法人与社会、政府、企业之间关系上,要由重点关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向重点关注企业需要转变;二是学校的产权关系要由浊变清、法人财产权要由虚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