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根草护坡机理的初步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54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护坡与植物护坡是边坡防护与加固方案和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香根草是一种易裁种快长的禾木科草本植物,具有强盛的根系网络系统,具有加固和防护边坡的良好功能.试验表明,香根草根系的抗拉强度较大,而且随根数(集群度)成线性增大,随根系的长度的增大而略有减小.均匀伴入香根草根系的砂质粘土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有显著的变化,即土的容重变小而土的抗剪强度则有明显的增大.它反映了种植香根草的边坡的稳定性得以提高是必然的结果.
其他文献
尼雄超大型富磁铁矿田位于冈底斯地块的北带,隆格尔-工布江达隆块的中段,南为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尼雄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构造—地层—岩浆组合,特别有利于接触带矽卡岩型和层控矽卡岩型金属矿床的形成.尼雄矿田二叠纪中统下拉组和上统敌布错组是磁铁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富磁铁矿矿体基本上沿着下拉组和敌布错组之间的拆离断层面及其有尼雄花岗岩体侵入的接触界带分布.本文介绍了成矿地质背景、矿田的基本
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出露完整的蛇绿岩剖面,而其东段罗布莎地区有“中国铬都”美称,一直以来受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普遍认识到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近期,罗布莎铬铁矿中超高压地幔矿物储存库的发现、深海钻探工作的开展及高温高压实验的进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地幔演化及动力学信息,而笔者参加的2007年开展的全国危机矿山项目中的
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位于扬子地台北缘,该地区自印支运动以来,在秦岭、松潘-甘孜造山带与四川盆地之间,发育了北东向的龙门山和北西向的米仓山-大巴山两个巨型推覆构造带,并形成推覆体前缘的挤压坳陷盆地.中、新生代陆相地层沉积厚达万米以上,以中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为沉积基底,之上依次被海相上三叠统马鞍塘组(T3m)、小塘子组(T3xt)和陆相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及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沉积超覆.特别是
本文主要是通过地震反射剖面的解释,总结的我国西部盆地储油构造的基本特征之一“两断夹一隆”,其中的“两断”一般解释为高角度逆冲断层.例如柴达木西部的油泉子、南翼山、尖顶山,塔里木盆地的塔中隆起、巴楚隆起和近期发现的四川盆地的大型气田构造.问题是陡倾高角逆冲断层,几何上违背体积守恒定律,力学上与库伦准则和岩石力学实验不相容,构造模拟也不支持用正断层的反转说明高角逆断层形成的解释.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盆地基底为古生界和前古生界海相、海陆交互相地层,盖层主要由中生界白垩系和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组成,其中以下白垩统为主,地层总厚度达6000m.白垩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白垩统兴安岭群、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上白垩统青元岗组.海拉尔盆地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经地质和物探工作证实盆地由三坳、两隆五个一级构造单元和16个凹陷组
构造样式是同一构造变形作用或同一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构造形迹的总和.区域性的或盆地基底的构造样式不仅控制着盆地的沉积模式和成因机制,而且控制了沉积盆地中油气圈闭的类型及分布.构造样式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重视盆地构造样式的研究,并取得巨大的进展.盆地构造样式具有层次性,研究盆地构造样式可以从盆地的尺度,也可以着眼于盆地内部的二级构造带或局部构造.为了揭示黄骅坳陷新生代盆地原型、恢
塔东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隶属于塔里木板块,其演化与发展受南天山洋、昆仑洋的关闭,北部哈萨克斯坦板块及南部羌塘—中昆仑板块的碰撞拼接的影响.塔东2号构造位于塔东地区二级构造单元塔东低凸起,是一个走向北东—南西的长轴背斜,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塔东2号构造断裂系统位于塔东断裂系统的西南部,该构造的断裂系统古生代断裂活动强烈,中生代次之,新生代活动不明显.本文介绍了塔东2号构造断裂系统形成、演化过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位于扬子地台和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分界线上(Chen Shefa,et al,1996),北自广元南抵宝兴,构造复杂,整体上由一系列运动方向为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于扬子克拉通之上的岩片和推覆体组成.龙门山冲断带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指整个龙门山冲断带自北西至南东方向可以依次可以划分为松潘—甘孜构造带、韧性变形带,基底卷入冲断带、前缘—褶皱冲断带、前陆坳陷带.龙门山冲断带具有明显
多边断层(polygonal fault),又称层控伸展断层,层内断层,指主要发育于海相细粒沉积物中、具层控特征、平面上走向多方位并常交叉成多边几何形态的小型伸展正断层,一般认为属非构造成因.“多边断层”这一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初被提出以后,许多地质学家开始对多边断层进行系统研究,目前已在世界五十多个大型盆地中发现这类构造,国内仅见零星文献.作者在调研国内部分地区资料时,发现一些构造与多边断层极
江南—雪峰构造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之间的大型陆内构造变形系统.这一陆内变形构造系统占据中上扬子范围的2/3面积,北至造山带与扬子克拉通的交接转换带,东到华南复合陆内造山带西侧,南和西南为紫罗北西向走滑旋转构造转换带所截,西北达华蓥山逆冲带,乃至川中西侧的龙泉山逆冲带.本文对江南-雪峰构造带的地质结构、形成与演化以及其构造模型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