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七年制“组织胚胎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

来源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基础医学教育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基础医学教育研究会第六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62282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培养的医学生不仅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能力,我校近年来开始在临床医学七年制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的探索及尝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教研室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中的教材使用、课堂教学用语、板书和多媒体使用、师资的培养以及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等环节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天津中医学院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优势学科,文、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院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定位,无论是从学科发展,还是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要求,都需要大力建设具有中医院校特色的人文教育体系.
本文首先论述了医学的人文价值,然后分析了现代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最后指出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途径.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一直是我国医学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任务十分迫切,以往基于生物医学模式和外来"样板"的医学教育已经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国外的医学教育理念陆续介绍进来,引发如何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思考.这种"内需"与"进口"的合力,促使相关的讨论不断升温,改革的实践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时至今日,已经具备了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研究加强宏观指导和统
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是运用科学发展观为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我校自20世纪90年代末就广泛深入地开展大学生人文社科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不断开创我校大学生社会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加强学科间、专业间的合作和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提高温州医学院在浙江省、甚至在全国高校知名度的重要方面.应该从教学、科研、医疗三个方面,加强学科间、专业间的合作和融合,以医学学科为主,以眼视光学科、外科、妇产科三个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及检验学科为龙头,带动基础医学及其他临床医学学科,同时也发展理学、工学、农学、海洋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来提高整个温州医学院的教学、科研、医疗综合水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育人,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的大学生.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学生毕业以后融入社会,成长为群众需要的,能为中华民族服务的人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不但要重视经济的发展,更应该重视人文、社会、环境的进步.因而关于道德品质、人文、心理素质的教
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作者联系自身实践体会,论述了专业课程教师如何将学生素质培养有机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达到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现.世界观的目的.同时对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养进行了探计.
现代高等教育强调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作者认为广大专业课教员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应有所作为,提出首先要全面提高任课教员综合素质,转变教育教学现念,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识;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要突显创新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
双语教学正逐渐成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简单的双语教学方法效果不佳;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开展多媒体教学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我校病理学教研室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发展的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为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点经验.
教学激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竞赛机制在《医学免疫学》研究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分析,探索激励机制的创新对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并寻找完善教学激励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