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感染33例

来源 :2013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downloadf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猩红热为A群链球菌(GA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目前关于猩红热伴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文献较少,笔者收集2008年6月-2012年12月猩红热住院患儿508例,所有病例的临床诊断均符合第3版《实用传染病》中猩红热的诊断标准,对其中33例经临床和数字胸片(DR)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探讨猩红热伴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其他文献
卵巢肿瘤种类繁多,影像学表现各异,卵巢卵泡膜纤维瘤是来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一类肿瘤,术前常被误诊,从而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笔者对14例(17个病灶)病理证实卵泡膜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卵泡膜纤维瘤能分泌激素,常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体积增大、内膜增生或癌变、男性化等等相应的临床症状。其CT表现为:肿块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少数伴浅分叶,单发多见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DSA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DSA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并且有创,虽然其风险性低于0.1%,但是从经济性、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综合考虑,DSA仍不适合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及指导制定治疗方案的常规检查方法.CTA检查时间短、费用低、方便、安全,是替代DSA筛查脑血管病变的常用方法,而减影CTA可以明显提高脑动脉瘤的检出率,但文献报道即使采用多排螺旋C
磁共振高信号血管征(HVS)是指FLAIR序列邻近脑灰质表面的斑点状、管状或蛇纹状高信号,分布于大脑侧裂池、脑沟或脑表面.多数学者认为HVS这一现象是由于局部缓慢血流产生的,提示大脑中动脉或颈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颅内交通侧支的建立以及脑灌注不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无CEA前后HVS变化的相关研究.笔者回顾性分析33例CEA病例资料,评估颈内
糖尿病前期状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它是一种正常人向糖尿病转化的高血糖过渡状态,是任何一种类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中间阶段.日益增加的心血管风险已不再局限于糖尿病,而且延伸至IGR阶段.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常用有创检查方法,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但是其为有创检查且费用比较昂贵,存在有并发症,患者很难接受,也不适合作为糖尿病前期冠心病的常规筛查方法.宝石CT由于采用宝石作为探测器,使得心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又称为迷走胰腺(aberrant pancreas),其定义为正常胰腺位置以外的胰腺组织,两者之间没有解剖上的联系,拥有独立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它属于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异常,可发生于任何内脏,以发生在消化道为主,其中胃及十二指肠多见.由于其发生率低,临床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因而常会造成误诊.笔者总结所在医院4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影像资料完整
头颈部肿瘤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和正确评价头颈部肿瘤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研究显示:VEGF、MVD可作为判断肿瘤分级和预后的独立指标,二者共同测定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利用CT灌注成像(CTP)无创、定量地观察肿瘤血管生长情况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CTP技术可以在活体组织上方便、快捷地获得反映瘤
嗜铬细胞瘤(PHEO)起源于胚胎的嗜铬细胞残余,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以外的全身各处,常见部位有肾门、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旁、膀胱和纵隔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该肿瘤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因其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可致临床产生典型的头痛、心悸、多汗代谢性综合征症状和高血压综合征表现.发生于典型的肾上腺区,而临床又有典型症状,一般诊断不难,若发生于肾上腺以外区域而临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按肌瘤数量可分为单发肌瘤和多发肌瘤.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的传统治疗方法,远期随访单发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复发率为11%,多发肌瘤术后复发率为26%.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子宫动脉栓塞(UAE)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子宫肌瘤治疗手段,远期随访症状控制率为70-90%.UAE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研究主要集中在总体疗效上,基本未涉及UAE治疗单发、多发肌瘤的对比研究.本文
文中介绍了一例肝肉瘤病例。患者,男性,17岁.上腹部肿块月余.查体:上腹部可触及直径约5cm包块,质中,界清.其CT表现:肝内见巨大占位,包膜完整,内见多个结节灶融合成团,平扫呈等密度影,内见低密度的裂隙状影;注入碘海醇100ml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实质明显强化,明显高于肝组织,期内等密度灶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病灶密度低于正常肝实质,周边血管受压移位.故影像诊断为肝内巨大占位,考虑肝肉瘤可能。病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由此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逐年升高.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多因间歇性破行、静息痛、足趾溃疡或坏疽等症状而就诊,严重的甚至造成肢体坏死而危及生命.文中对45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进行报道。由于多数患者病变呈多发节段性或弥漫性,且常因伴有心、脑、肺、肾等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开放式手术治疗。因此,介入腔内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成为近年的临床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