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9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外成骨分化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sha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9,BMP9)在体内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研究.方法:设立Ad-BMP9处理组或Ad-GFP对照组感染hUC-MSCs,两组细胞分别于3、5、7进行ALP活性检测,14d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tin,OPN)的表达情况,21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的形成;然后收集不同分组感染后的hUC-MSCs用于裸鼠皮下注射成骨模型的建立,4周后取出离体骨进行MicroCT扫描和分析,并进行H&E,MassonTrichrome、AlcainBlue染色.结果:BMP9处理组的ALP活性、ALP染色和矿化结节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MP9诱导组的OCN、OPG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裸鼠皮下注射成骨模型的观察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没有形成肉眼可见的皮下包块,仅感染Ad-BMP9的hUC-MSCs能生成异位骨,且形成的异位骨骨量明显,骨密度平均值为396.05±0.60;H&E染色结果显示BMP9诱导生成的异位骨中形成部分成熟的骨基质和骨小梁,MassonTrichrome染色结果显示BMP9明显诱导hUC-MSCs的基质矿化作用,AlcainBlue染色结果显示BMP9明显诱导hUC-MSCs的软骨内成骨作用;结论:BMP9成功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外成骨作用,为临床骨组织工程的细胞疗法提供了明确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miR-93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miR-93低表达的MG63转染miR-93mimics,miR-93高表达的143B细胞转染miR-93inhibitor.采用MTT、Transwell、流式细胞周期检测以及细胞划痕研究miR-93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周期及运动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验证miR-93与P21之间的关系,Real-timePCR和west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生物电能稳态失衡"概念与脊柱蜕变(特别是椎间盘蜕变)发生发展的关系。"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它反映出的组织细胞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功能状态的异常是导致各种组织细胞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改变的共同原因;同时也是椎间盘蜕变的根本病因。
目的:应用经皮骨水泥注射治疗腕月骨骨内腱鞘囊肿,并评估这种方法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始对来我院就诊的4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月骨腱鞘囊肿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骨水泥注射方法治疗.4例患者包括3例男性和1例女性,平均年龄44.5岁(33-60岁).3例为右侧,1例为左侧,无双侧患者.患者均因为持续腕关节疼痛就诊并进行X线等影像学检查,经石膏固定及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4例均无明显外伤史、局部
目的 探讨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对我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6例SchatzkerⅤ型、Ⅵ型急诊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A(18例,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研究组B(24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研究组C(24例,膝内外后多切口三钢板内固定),三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负压引流
会议
目的 观察非克氏针改良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3~2014.3符合纳入标准的髌骨骨折手术患者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23~74岁,平均52.4岁.其中K组即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3~74岁,平均50.9岁;NK组即非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或钛丝内固定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7~72岁,平均53.2岁.比较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