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学习伙伴--人工智能在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自闭症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已有的研究证实合理的干预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发展,但受到教学资源匮乏、教师能力不高和康复费用昂贵等因素的制约.本研究聚焦于人工智能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代替康复教师的部分职责,并从技术、学习者和家庭三个方面,对人工智能应用于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构成智能辅导系统的三个组件,并综合考虑家庭对自闭症儿童发展的影响,提出了跟踪学习伙伴的构想.
其他文献
欧美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专家系统增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适应性为切入点;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理论发展、智能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实践影响等方面卓有成效.本研究基于对《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创刊25周年高影响力文章、近期文章的分析,认为本领域研究有强烈的工程化取向,智能教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研究领域中非积极的因素以及协作学习小组所面临的社会性挑战,使得领域研究者开始关注CSCL中学习调节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CSCL中社会化分享学习调节(SS RL)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刚刚开始起步,旨在通过研究探索社会化分享学习调节相关理论与实践,促进CSCL中社会化分享学习调节发展,提高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绩效.文章通过对CSCL中社会化分享学习调节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与
利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软件,以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主题为“learning space*/学习空间”或“future classroom/未来课堂”的学术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从时间序列上的文献分布特点、期刊分布、学科分布、研究热点及趋势等方面对该领域国内外论文的总体情况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学习空
基于未来课堂的O2O游戏化教学模式是在梳理总结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结合未来课堂的功能特性,充分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内学习时间,以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压力,为学生构建一种高效的、轻松地新型教学模式.文章通过梳理未来课堂、O2O教育模式以及游戏化学习的相关概念,据此提出了基于未来课堂的O2O英语教学平台功能架构,由此构建了基于未来课堂的O2O游戏化教学模式,并分析总结了该
在智能化技术的冲击下,高等教育领域正发生一系列变革,可能颠覆现有的治理体系.智能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在遵循客观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嵌入智能化时代的发展要素,其治理主要呈现以下显著特征:智能创新性、数据驱动性、主体协同性、结构动态性、评估自动化.
探究社区模型是国际在线教学和混合学习领域中探讨网络探究学习社区影响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型.该模型提出由教学存在感、社会存在感和认知存在感三个相互依存的基本要素构成了网络探究学习社区的基本框架,该框架以协作建构学习与批判反思对话为实施理念,以批判探究迈向有意义深度学习为实施路径,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反思思维和高阶思维为终极目标.但研究者对该框架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愈发意识到需进一步扩充该框架的组成要素,
论文通过对基于Moodle的川滇黔渝校际课程共享与混合式学习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立足我国当前教学改革实际,进行设计、开发并构建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期能够有效解决课程资源提供以及促使学习者主动利用这些优质资源等问题,探索如何才能让学习者真正“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习者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围绕基于融入知识管理理念的校际课程共享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这一目标,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产
本研究提出了CSCL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讨论活动中利用可视化协作交互支架以促进小组学习者对观点持续改进的干预思路,并开展了验证这一思路有效性的对比实验,即同样的协作交互支架,在实验组整合了可视化的协作交互支架,在控制组整合了传统基于文本的协作交互支架.通过分析小组对话的数据发现,可视化协作交互支架对CSCL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讨论活动具有积极影响,即促使小组讨论中观点的持续改进以及观点的不断总结.
2018年教育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推动慕课的建设与应用.然而,目前慕课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不尽人意,为保证慕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绩效,重要抓手在于构建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为教育教学带来变革.因此,文章以联通主义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沉浸理论为指导,基于慕课学习支持服务的一般内容,采用文献研究、理论演绎、基于设计的研究等方法,构建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慕
文章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一门专业课进行案例研究,对该课三周的在线讨论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及内容分析,并对修读该课的56名本科生辅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大学生在线协作学习时会基于哪些因素选择合适的学习伙伴,以及基于这些不同因素选择的伙伴对其最终的学习效果有何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选择学习伙伴的策略会随着他们对于学习目的理解的不断加深而逐渐优化,个人学习效果不如与同伴协作学习效果好,而基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