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液淬火冷却领域几个问题的研究进展

来源 :第十二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z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响浸液淬火冷却的因素众多、且发生交互作用,研究难度之大,以致该领域的许多问题至今仍是沿着传统的技术路线做着小幅改进。鉴于此,本文围绕作者在浸液淬火领域研究工作中涉及的几个问题进行综述和讨论。(1)浸液淬火冷却的质量控制。围绕淬火冷却工序在工艺制定、动态下介质冷却能力评价、工艺执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参照目前国内外的质量标准,讨论制定浸液淬火冷却技术要求标准方面的相关问题;(2)提高调质件韧性(冲击值)的措施。在评价调质件力学性能的指标中,韧性受影响的因素最多,改善的难度也最大,热处理工艺人员面临的挑战也最多,对此围绕影响冲击韧性的因素和提高的措施进行讨论;(3)淬火应力的测量与模拟。淬火冷却过程应力的测量与模拟是研究和解决淬火件的畸变与开裂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存在测量困难和模拟精度低的问题,淬火过程应力的研究进展缓慢。结合本研究团队在淬火冷却残余应力测量与淬火冷却过程应力模拟方面的工作成果介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4)淬火冷却新工艺的应用。简单介绍强烈淬火、水-空交替控时淬火等工艺的工程应用;(5)新的淬火介质与评价。介绍将纳米流体作为淬火介质的研究进展,对基于分析声波信号的方法估测介质最佳浓度和性能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6)淬火冷却领域的环保与安全。重点围绕油淬过程中的油烟收集与处理和安全问题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在油或水中做垂直浸液淬火时,轴类工件上具有相同有效厚度的不同表面,往往得不到相同的淬火冷却效果.因此,不能用个别的点的测量值,而只有用整个表面所测值的分布情况,才能够表述该工件的淬火冷却效果.这就是该类工件淬火冷却效果上的整体性问题.整体性问题是在蒸汽膜内气体的流动状况和表面蒸汽膜转型的先后顺序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通过试验观测、分析和推理,归纳出了能够反映不同长度工件整体性问题特点的通用
使用Lamont(拉蒙特)曲线和GCr15SiMn钢常用的端淬曲线,制定淬火工件的实际淬火工艺,满足工件的技术性能要求.
在焊接转子焊后去应力热处理过程中,由于转子尺寸大、传热慢,转子内外温差较大,转子内部实际的温度场也难以测试,热处理工艺制定如加热速率、均温和保温时间、冷却速率等均难以确定.本文采用扩展求解域的耦合换热计算模型,同时考虑热处理炉内的辐射、对流换热和热传导,应用Fluent软件,模拟计算了热处理炉内气体和焊接转子的温度场,实现了热处理全程温度场的预测,获得了关键点的温度-时间曲线,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
本文根据25℃-500℃范围ZL205A铝合金的拉伸实验数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NN)本构模型用于有限元模拟.对比了ANN本构模型和Arrhenius本构模型的拟合精度,发现ANN本构模型精度高于后者.通过派生数据的方法有效避免了ANN的过拟合现象.利用ABAQUS子程序UHARD定义ZL205A合金的ANN本构模型,并进行大型薄壁构件的热力耦合模拟,预测了构件的变形趋势和应力分布情况,符合因温
检测了AQUATENSID FNL淬火液和水的冷却特性曲线,研究采用了AQUATENSID FNL淬火液、AQUATENSID FNL淬火液-水、水三种不同的冷却方式及不同的回火温度调质处理后42CrM0大截面轴的硬度、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的变化规律,对带连体试棒的42CrMo大截面轴进行热处理工艺研究和生产验证,最终得到符合相关标准和一定技术要求的调质工艺.
本论文对303奥氏体不锈钢丝拉拔断裂试样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和能谱分析,分析断裂成因;同时为改善钢丝性能,对钢丝进行退火处理,观察退火后的组织并对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退火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钢丝试样的断裂属于韧性断裂,断口处碳含量偏高;断裂试样金相组织中马氏体含量偏高,导致强度升高塑性降低;在1080℃的退火温度下,不锈钢丝最佳的走线速度为6m·min-1,钢丝的平均晶粒尺
为建立5052铝合金数值模拟的材料模型并验证模拟的可靠性.本文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5052铝合金在温度为300、350、400、450和500℃,应变速率为0.01、0.1、1和10s-1,总变形量为60%(真应变0.92)变形条件下的热压缩过程,基于试验条件下的峰值应力拟合得到双曲正弦形式的本构方程和热激活能.将得到的本构方程输入Deform-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试
针对工件的感应加热参数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遗传算法(GA)的感应加热参数优化方法.首先运用ANSYS仿真软件获取了加热频率、电流密度、加热时间的三个输入参数和以目标温度为输出参数的数据,然后建立了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的人工神经网络训练测试模型,进而使用遗传算法以该网络模型为适应度目标函数,对输入输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感应加热参数.该方法可以为实际的感应加热生产提供指
在"973"课题《大型锻件固态相变的均质化协同调控》的支持下,紧密结合三种典型能源装备大锻件(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高中压转子,核电汽轮机组超大型低压转子,核电压力容器大锻件)的热处理制造工艺,开展了三种材料的相变动力学、晶粒长大规律、微观组织与性能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并进行了热处理工艺过程温度-相变-应力/应变多场耦合数学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的研发。掌握了三种大型锻件用钢固态相变与组织-性能规律,建立
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动力"心脏",其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直接决定了飞机的使役性能。近年来,先进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及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得以推广应用。压气机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替代钛合金,有利于减重和减小腐蚀与微动疲劳危害。核心机采用单晶、定向凝固、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等叶片、细晶变形盘、双性能和三性能的粉末涡轮盘等先进设计,可提高核心机的最高温度和发动机的有效推力。这些先进材料的采用使航空发动机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