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在发掘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以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方面的贡献

来源 :2017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文江接受西方现代教育,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同时,他又有很深的国学功底,在弘扬中国古代优秀科学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丁文江对宋应星及其《天工开物》,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研究整理,主编梁启超的年谱长编,以及编纂《爨文丛刻》,是丁文江在弘扬中华科学和文化方面所作的开创性的重要贡献。从中可以看到丁文江身上那种国学与西学的相互包容,体现了现代文化与古代文化的交融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对于这样一位民国时期的地质科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和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十分怀念他、感谢他。
其他文献
近年来,水利工程遭受水面漂浮物撞击,造成损失的事件频繁发生.一直以来,水面漂浮检测预警均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监测报警方式,没有更好有效的预测预警办法.沂沭泅水利管理局结合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基于超分辨率重构技术,开发了水面漂浮物识别报警系统,解决了这一难题.
水文各类业务的应用配备了大量高性能的基础硬件,但分散的建设造成了水文信息化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形成很多"信息孤岛".由于这些"信息孤岛"的存在,致使水文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安全风险高、系统运行无保障及运维成本高,不利于水文大数据的建设和后期的综合利用.云计算平台利用服务器集群和虚拟化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将水文所有业务系统统一管理,为建设水文大数据平台奠定了基础.
丁文江先生是地质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为地质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对丁文江先生的崇敬和缅怀.丁文江先生对中国地质教育事业做了许多工作,创办的地质研究所为我国近代地质工作的开展培养了一批骨干;支持和帮助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建设和发展;担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研究教授。这些都是丁文江先生重视地质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我国早期地质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使人们永
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就要传承好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让黄大年精神在中国地质事业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凝聚起爱我中华、共筑梦想的磅礴力量。
丁文江和章鸿钊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他们以"科学救国"为目的,筚路蓝缕地开创中国地质事业,培养了中国急需的地质人才,建立了系统的地质科学体制,树立了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典范,引领了中国地质科学的进步.他们胸怀天下、济世安民的爱国情怀,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则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时代虽然变了,但丁文江和章鸿钊为中国地质事业建立的伟大功勋永远不会变,他们遗
丁文江是20世纪中国科学、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既是科学家,又是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文章侧重探究了丁文江先生在思想和人格方面的魅力,他奉行"理学大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观念,并赋予了具体的含义.
丁文江先生博学多才,才华横溢,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除此之外,他在地理学、人种学、优生学、历史学、考古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都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丁文江先生是近代中国科学、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81年前,先生因公殉职,中外震惊,极尽哀荣.英商《字林西报》发表社论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这是对其一生最中肯的总结和诠释.虽然先生从未标榜过"爱国",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而勤勉努力的奋斗精神,"为全种万世而牺牲个体一时"的爱国情怀,至今仍熠熠生辉、令人景仰.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笔名宗淹,江苏省泰兴县(现泰兴市)黄桥镇人.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近现代地质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丁文江广文博智、识见宏通,他不仅是"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1],而且坚持"夙以拥护科学为职志"[2].他勤奋而短暂的人生中,在学术、行政、实业等诸多领域均有所建树,并在推动地质调查事业的规划、促进国际交流与协作以及培育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认定的主要形式,也是承传学术思想的重要载体.它的演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的发展进程.科学事业在初创时期,开创者的努力和贡献成为科学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推动力量.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从起步阶段,开创者们就着力于学术期刊的出版,他们的第一推动作用功不可没.本文以早期地质学期刊的创立与发展为案例,通过丁文江对不同层次地质专业期刊的贡献,探讨了他在中国地质学刊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