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陇右段十六国时期经济的曲折发展

来源 :嘉峪关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甘肃省历史学会第24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o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国时期从匈奴族刘渊建立汉政权(304年)始,至北魏灭北凉(439年)统一北方止,可说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乱世.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错综复杂动乱不休,使中国北方陷入战争的泥沼,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众多论者多侧重于此,认为它是中国社会最黑暗、倒退时期,这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在此期间,残破的社会经济亦有恢复,并在逐渐恢复的曲折过程中,还有缓慢的发展.陇右地区的经济态势就是如此.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十六国陇右地区的研究颇甚,总体集中在民族问题与宗教文化问题上,对经济状态的专题论述较少或一笔带过,这是因为政权更替频繁,资料少且散乱,给研究带来很大困难.但是经济问题是一个不可避开的论题,因为即使有战乱,丝绸之路并未断绝,仍然十分兴旺,只有弄清此时期经济发展的脉络,其它问题的研究才能更清晰透彻.因此,如何全面分析这一时期陇右经济状况,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增长势头迅猛的"朝阳产业".而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除了人们的旅游需求之外,还在于旅游资源及其旅游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产业化发展中在规模
会议
嘉峪关旅游景区具有丝路文化、长城文化交融的文化背景,两种文化最终对立统一到"和平"理念上.结合嘉峪关市现存长城遗址遗迹旅游资源,可将"战争与和平"作为嘉峪关旅游景区的
古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但其在中国历史上开始的中西文明的接触碰撞,并在以后的历次碰撞中相互激发、相互学习,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分,相互滋润,使人
会议
河州既是自古连接中外的路上丝路的一个交通枢纽,也是唐宋以来沟通农牧牧业两大经济文明的茶马互市的重要地区,更是自古以来多族群频繁迁徙流动、生息繁衍而又交往融汇的民族
会议
嘉峪关地处河西地区,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明代嘉峪关作为边镇,主要发挥军事防御、控制朝贡贸易的职能.虽然清政府较明朝更为重视河西的经营,但清代初期嘉峪关的职能并未
西北铁器时代早期(公元前10世纪至前5世纪)是丝绸之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阿尔泰、南西伯利亚地区的斯基泰文化—塔加尔文化与秦文化和西戎文化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阿尔泰
在古代历史上,长城是作为保证边防安全的军事工程而出现的。甘肃境内,长城遗存很多。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末,两千多年间,有好几个朝代或多或少地在甘肃修建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
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的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内涵的丰富性、构成的整体性、价值的动态性和文化的兼容性特征,是国际文化经济交流的桥头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屏障带、甘肃文化经
史前时期河西走廊沟通内外交流的东西南北道路已经形成,它和秦汉以来的丝绸之路在走向上有很大程度的吻合性。因此,笔者将史前河西走廊的交通,命名为“前丝绸之路”。但是由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