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制度建设是司法改革的首要任务

来源 :第三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x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司法改革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其目标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路径选择。中国目前的司法改革存在忽视证据制度建设的问题,日趋严重的司法行政化和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也对证据裁判原则形成冲击,这是造成司法不公、不廉的真正根源。证据制度是整个司法制度的基础,目前中国证据制度还很不完善,存在着体系不全、理念缺失、内容重复、逻辑混乱和适用不统一等问题。中国司法改革中的证据制度创新,需要突破背上大陆法系传统包袱、强调中国事实认定特殊和否定三大诉讼事实认定共性这三个理论障碍。中国证据制度建设的长远目标是实现证据法单独立法,近期可能则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对现行证据规则进行重述,采取系统梳理、编纂、采取司法解释“软件升级”的办法,制定统一的《人民法院诉讼证据规定》,这将对完善中国证据制度、促进司法公正和法学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证据制度建设,需要加强其认识论和价值论基础的研究。事实认定是一个经验推论过程,其结论具有盖然性。由于对这种盖然性缺乏正确认识,而要求刑事司法“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可能是中国冤假错案频出和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一个认识论原因。要实现司法公正,需要创新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区分错判(有罪)和错放两种错误,确立“宁可错放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的评价考核标准。从证据制度建设和法学教育改革的关系来看,证据科学教育的缺失是我国证据制度不健全的一个重要原因。证据制度建设应当从法学教育改革入手,加强证据科学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其他文献
我国现行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客观性与主观性、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矛盾,导致我国城市设计导则缺乏执行力,出现"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尴尬局面。针对这些矛盾,笔者深
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宣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非法证据排除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标志着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会议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对讯问人员出庭作证作出了规定,扩大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范围,赋予了讯问人员出庭作证强制力
会议
由于证明责任分配与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实现与承担的密切相关性,在证明责任分配领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备受质疑。但现代私法关系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对法官证据判断上主观性的倚重
证据和事实是证据法的两个基本范畴,证据裁判原则确定了这两个范畴的逻辑关系,即证据是事实认定的根据,没有证据,也就没有事实。但证据裁判原则下的事实,不同于生活事实,也有别于案
会议
王石,一个充满力量的阳光式领袖人物。万科和攀登珠穆朗玛峰,验证了王石在道路与梦想中执著并无所畏惧的野性精神。王石以其特立独行的魅力和方式,带领万科成为中国大陆最大
会议
司法鉴定基本概念是司法鉴定理论中最基础的部分。本文通过讨论司法鉴定的诉讼属性、鉴定对象、鉴定目的、鉴定要求、操作主体,检验与鉴定关系,鉴定依据、鉴定结果以及近似的司
会议
医院消毒隔离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解我县各级医疗单位消毒隔离情况,评价消毒效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我们于1997~1998年对本县5所县级医院、26所区乡卫
证人出庭制度是证据法学上的一项基本制度。证人出庭,可以促进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但在现实生活中,证人普遍不出庭,其最终导致我国刑事庭审改革的艰难。本文试图从证人出庭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