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区耕地撂荒成因分析与对策--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来源 :江苏省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本,自古以来,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农民赖以生存、生活的根本.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这是我国"三农"工作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尽管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农业发展,但未能根本扭转耕地撂荒的发展态势,耕地撂荒现象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表现为撂荒面积的不断增加,"官荒"现象日渐增多.耕地撂荒给农村经济发展、国家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安定未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又给农村中心配置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调整农村生产结构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苏州地区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更是人均耕地最少的区域之一,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耕地撂荒现象日益严重,给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文本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详细阐述区域内耕地撂荒现状、引发耕地撂荒的驱动因素及产生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的政策性建议,如完善耕地保护体系,进一步推进共同责任机制的健全;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补充机制;加强政策引导,重点扶持粮食生产;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等,以期进行综合撂荒的治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苏南地区张家港市永利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地调查,发现土地股份合作制对不同性别农户产生了不同影响,两性对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满意度、参与度、收益度不同,女性群体对该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评价高于男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当前宅基地使用权禁止流转、抵押制度已经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解决农村宅基地的问题,首先要切实保障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地推动农民住房抵押担保转让,完善好宅基地管理制度.本文通过阐述我
土地违法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土地利用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简要分析一下当前土地违法的成因,发现其原因在于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效果不明显,依法管地用地意识缺乏,经济利益驱动加速土地违法等。对此笔者建议:加强国土法制宣传教育,修改完善土地法律责任,增强依法管地用地意识;建立和完善土地违法的奖惩激励机制;简化土地执法程序,完善土地执法机制;深化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
近年来,全国各地土地闲置情况日益严重.为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均采取严厉措施,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闲置土地处理是一个比较新的政府行政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因此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在相关工作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困难.为此,本文对如何认定闲置土地行为,如何在实体与程序上确保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闲置土地行政处罚行为的合法性以及对非法定闲置土地
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土地作为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很多项目无法沿袭现有用途分类落实供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供应对新产业新业态的用地保障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推动作用.通过对现行土地分类的汇总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建设用地分类体系和明确商住用地中公建配套设施计入不同土地用途的办法等对策.
本文参考其他省市开展表土层剥离再利用的各种成功模式,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分析南京市开展表土层剥离会遇到的问题,并深入分析选择江北新区开展表土层剥离试点的实际条件,为开展表土层剥离试点提供参考.
总体上,土地利用结构方法从静态向动态、从定性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转变,更有助于不确定因素的预测及空间布局的优化.本文以无锡市新吴区为例,从数量、结构及总体特征方面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以及未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等提供依据.
本文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概念入手,结合常州市城市发展目标和相关研究,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四方面构建了常州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常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建议.
随着优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殆尽,在保障粮食安全背景下,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必将成为今后耕地保护工作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对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逐渐进入决策层的视野.本文从深入分析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面临的问题入手,在阐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机制的构想,试图从对法律、资金、技术、规划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完善来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
本文以耕地破碎化景观格局分析为基础,分析了耕地破碎化形成原因,并试图定量地描述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耕地功能的演变,以此通过功能演变视角来解释苏州地区耕地数量减少、破碎化加剧的现象.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总体上市区耕地破碎化程度大于郊县;提出自然本底、人多地少、家庭联产承包制、建设占用、用地管理制度是造成耕地景观破碎化的原因;苏州耕地景观在1980年以前,即工业化初期阶段,耕地功能以经济产出功能为主;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