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归学者与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建构

来源 :第三届全国艺术青年学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_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以宗白华、马采、滕固、邓以蛰等一批有深厚留学背景或丰富海外经历的前辈学人为中心,把他们放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大背景中作整体和宏观的研究,考察他们在留学背景或海外经历的当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精神相互冲突与交融贯通的深厚背景下所积淀而形成的中国艺术学学科建构的基本形态,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为构建中国现代艺术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城市雕塑与环境的交互性,分析了城市雕塑的艺术性和形式美,总结了城市雕塑的文化内蕴与人文性。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不同的城雕塑造了不同的城市面孔城市雕塑应
环境艺术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它包括审美、技术、功能三个方面的要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是设计手段的电脑化,并形成了以电脑为主要工具的设计模式。环境艺术设
魏晋南北朝各艺术门类(诗、文、书、画等)理论异军突起,花团锦簇,变古则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盛况,主要是因为此前源远流长之乐论的奠基;之所以乐论能为其奠基,是因为"通感"这
文章介绍了城市雕塑在现代化都市中的现状分析,分析了城市雕塑在培植城市美中的主导作用和意义,并致力于城市雕塑在培植城市美中的深化研究。城市雕塑艺术是以城市环境为背景的
在讨论美学与艺术之间关系时,二者的自我立法与独特规律自然成为这一问题的重要出发点.也正是如此,审美自律和艺术自律在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理论史上成为审美现代性发生的重
文章介绍了城市色彩形成的特殊制约,并提出了“都市襄阳”城市色彩建设规划建议,提出了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紊尚功能性原则以及追求美学性原则的建议。
本文从当代襄阳人文景观设计中对历史文化信息的再认识、景观设计的布局和景观的表达方式等层面展开论述。人文特色是人文景观的灵魂,自然资源与人文特色“天人合一”般的结合
本文比较了中西绘画中的物象逻辑,从整体层面到个案层面分析和比较了中西绘画中物象逻辑的发展状况,以及观者对物象逻辑谬误的态度.认为西方绘画物象逻辑的颠覆是在19世纪,但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包括了建筑、绿地、水体、小品、街灯、壁画、雕塑等方面,由于城市雕塑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的包容之中,所以,所看到的城市雕塑,不单是一件雕塑
本文将从对媒介转型过程中图像发生的改变入手,试图讨论数字技术时代视觉知识产生的可能和具体方式.首先,本文将讨论数字时代对图像的定义,以及图像和媒介的关系;其次,本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