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改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和糖尿病的机制--基于小鼠脂肪组织炎性的研究

来源 :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tyu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胖及其代谢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肥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脂肪组织炎性的增强,导致系统的炎性和胰岛素抵抗。苦瓜是一种营养且健康的传统食品。已有研究报道,苦瓜或苦瓜提取物具有明确的减肥降糖作用,但是脂肪组织炎性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探讨苦瓜减肥降糖的炎性机制。
其他文献
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快速、高通量、低成本等特点,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报告主要介绍了食品安全免疫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建立的过程,并重点汇报了近年来食品小分子化学有害物免疫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包括计算机模拟在半抗原设计上的应用、新型抗体(基因工程抗体、仿生抗体、重链抗体等)的制备与应用、新型免疫分析方法(量子点层析免疫分析、免疫芯片、非竞争免疫分析
会议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一种简易、快速的检测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生物医学诊断等许多领域。食品中的有害成份可分为人为添加和天然存在的两大部分。本报告综合叙述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食品中天然存在的危害物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会议
由于转基因产品对人类、动物的健康、生态环境等存在不确定性与潜在风险,许多国家对转基因产品都制定了标识管理等法规,严加监控并制订了相应的检测标准方法.但在国内现行的相关标准如SN/T1194-2003《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抽样与制样方法》与SN/T 2584-2010《水稻及其产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中,没有具体规定要把样品粉碎至具体的多大颗粒,迄今为止也未见其他确切的报道.然
会议
揭示食品中化学危害物与DNA的作用模式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化学危害物对DNA的损伤机制及其毒理行为。目前检测小分子化合物与DNA作用模式的方法相对滞后。本报告以合成食品添加剂靛蓝、苯甲酸钠和农药氯菊酯等为例,探索采用多种光谱法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如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联用并结合分子模拟和熔点、黏度测量手段,检测上述化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模
会议
食品微生物包括其产品对人类健康的调节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在功能食品开发过程中经常考虑添加这些益生成分。然而这些成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问题,益生菌对胃及小肠上半部分的极端环境的不耐受性;乳酸菌的产物如细胞壁肽聚糖的毒性作用等。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组近些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以壳聚糖为壁材,制备了肽聚糖微球,并考察了该微球的安全性及免疫调节活性;二是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载德氏乳杆菌的
会议
中国原料肉总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但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了满足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肉品需求,在持续增加原料肉生产量的同时,副产品综合利用和原料肉进口将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一进程中,肉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必将受到经济、贸易、技术的冲击,从而带来相应的安全挑战。本报告重点探讨肉品在生产加工、副产品深加工利用以及进口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对策。
会议
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筛选模型,对采集的桂花品种进行活性筛选,确定了金桂的花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对金桂乙酸乙酯的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发现该部位主要的活性成分为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利用小鼠糖尿病模型,对桂花有效部位和化合物进行了体内降血糖作用的研究,发现有效部位和化合物均可降低餐后血糖,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利用PK-PD模型,将齐墩果酸、熊果酸及有效部位与大鼠肝微粒体共孵育,发
会议
传统上的酚类化合物,一类由植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被认为是一类影响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的化合物。目前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证实多酚类化合物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帮助人类预防疾病,特别是老年性疾病。多酚的清扫自由基功效和它们的抗氧化活性已广为人知。但其他方面的健康功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本次会议的演讲中我们将介绍我们在多酚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多酚类化合物如何调节食品中重要反应
会议
近来,关于膳食纤维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蓬勃发展的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行业。膳食纤维被定义为在人体小肠内不能被消化和吸收的某些植物的可食部分或类碳水化合物。过去三十多年的广泛研究证明,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对保持健康有益,并且可以预防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肥胖等。不同来源的膳食纤维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而其物理化学性质会影响人体生理的作用。在此次报告中,我们将会基于目前膳食纤维化学
会议
赤小豆已经广泛用于民间减肥实践,具有民众基础,然而其抗肥胖功效还局限于民间说法,缺乏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通过系列动物实验证实了赤小豆的减肥功效。赤小豆黄酮及皂苷组分通过溶剂萃取结合柱层析技术制得。将健康雌性昆明小鼠分常规组(空白对照),高脂组(阴性对照),和不同给药剂量实验组(赤小豆提取物)。实验8周后,测定血液及肝脏生化指标、体重、器官重量及脂肪组织重量。结果表明赤小豆总皂苷和总黄酮对胰脂肪酶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