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翅发育的形态和组织切片观察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植保科技奖颁奖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ng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蚜虫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和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 (Walker)是危害我国小麦的4种主要蚜虫。麦蚜具有分布广、繁殖力强、食性杂等特点,其若虫及成虫大量群集在小麦叶片、茎秆及穗部吸取汁液,分泌蜜露,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麦蚜不仅直接吸食小麦汁液,而且还是传播麦类黄矮病毒病的重要媒介,不仅严重影响了麦区粮食的稳产和高产,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麦蚜具有典型的扩散多型性,受环境因子的调节,一头单一遗传型的蚜虫在发育的过程中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型:有翅型和无趐型。跟其他翅二型性昆虫一样,有翅型麦蚜可以进行远距离的迁飞性扩散,能够依靠自身的飞行能力和气流的携带作用,迅速扩散。到达目的地后,可以形成用于繁殖扩大的无趣蚜,大规模的繁殖后代进行为害。因此,有翅蚜的生成有利于麦蚜的迁飞,从而使其危害范围扩大。本实验通过对4种麦蚜进行3D建模和组织切片观察,观察了其若虫及有翅与无翅成虫的形态及其翅原基形态。通过对4种小麦蚜虫的形态和组织切片观察,可以清楚的观察其翅发育的过程。对麦长管蚜不同翅型不同龄期的成若蚜的形态测量学和外部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1、2龄若蚜外部形态无明显差别,触角均为5节;3龄有翅若蚜中胸发达,可见初生翅芽,至成虫期发育为完整的翅;3龄无翅若蚜中胸结构简单,未见翅芽,3龄至成蚜触角均为6节;1龄若蚜尾片呈瘤状,着生2根刚毛;2、3、4龄若蚜尾片呈圆锥形;有翅成蚜尾片呈长锥形,无翅成蚜呈长舌状,2龄若蚜至成蚜尾片均着生6根以上刚毛;1龄到3龄若蚜腹管的外部形态基本相似,呈圆柱状,4龄若蚜腹管端部开始膨大,而近端部变细。有翅成蚜和无翅成蚜腹管基本无差异,与若蚜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近顶端表面均呈现多角形网状结构。开展麦蚜翅型分化的生物学研究,为解析麦蚜的翅型分化机理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火龙果褐腐病(溃疡病)是由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 dimidiatum)侵染引起的对火龙果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真菌病害,每年在华南地区均造成严重损失。为明确病原菌侵染火龙果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测定了不同浓度、温度和茎秆年龄处理对火龙果茎秆的致病力差异,以期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显示,孢子浓度为4× 106、1× 106、1×105、1×104个孢子/ml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我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超过1 700万亩,其中海南和云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5%以上。由专性寄生的橡胶树粉孢(Oidium heveae Steinm)引起的白粉病是我国橡胶树上为害最严重的病害,病原菌只侵染橡胶树嫩叶、嫩芽、嫩梢和花序,因此病害主要流行于橡胶树大量抽嫩叶的春季。中国1951年在海南岛发现该病,随后陆续在各植胶区发现并多次暴发流行。由于迄今还未选出一个
续随子(Euphorbia lathylris L.),又称千金子,为大戟科大戟属中的一个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可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续随子种子、茎、叶及茎中白色乳汁均可入药、具逐水消肿、破症杀虫、导泻、镇静、镇痛、抗炎、抗菌、抗肿瘤、治疗毒蛇咬伤等药用价值.同时,续随子种子含油量一般
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R16mF2/R16mR1和R16F2n/R16R2对剑麻紫色卷叶病感病植株上的新菠萝灰粉蚧总DNA进行巢式PCR扩增,得到了约1.2kb的特异性片段.将扩增到的片段克隆后测序,获得序列与来自剑麻紫色卷叶病病株植原体进行比对分析,以及进行一致性和种类鉴定.结果 表明,该片段长1 246bp,与来自剑麻紫色卷叶病病株植原体序列相似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上与翠
明确黄芪根腐病病根组织病理学及病根解剖细胞结构内部发生的变化,从细胞水平进一步明确根腐病对黄芪组织产生的影响。本实验采用超薄切片方法,以健康植株为对照,对黄芪根腐病不同病斑类型,按木质部、韧皮部及整体进行超微观察。结果 表明:黄芪根的解剖结构主要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周皮主要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次生维管组织由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以及次生木质部组成。黄芪根腐病病根与健康根部的组织
为了了解咖啡驼孢锈菌ITS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来自我国咖啡栽培区的咖啡驼孢锈菌ITS序列进行了克隆.将克隆序列与来自不同咖啡种植国的咖啡驼孢锈菌菌株序列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于NCBI数据库中下载其他锈菌菌株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 表明,来自我国咖啡驼孢锈菌ITS序列全长950bp.其中ITS1长为224bp,GC含量介于30.36%~31.25%;5.8S长为153bp,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一种为害严重的多食性经济类害虫,已进化出对多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发现其已发展出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鱼尼丁受体基因位点突变G4910E,Y4667D和I4758M可能涉及此药剂的抗性形成,但其对此药剂的代谢抗性尚未报道.本研究利用来自安徽芜湖的田间种群,经过室内25代筛选获得82.37倍的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品系(WHR)和衰退敏感品系(W
为探究植保无人机不同作业参数下稻田喷雾雾滴的沉积分布特性及其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本文采用大疆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进行了田间喷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试验,研究了稻株垂直高度(上、中、下)的雾滴沉积分布特性和防治效果.结果 表明:飞行速度(3m/s、5m/s、7m/s)对雾滴沉积密度影响显著(P<0.05),飞行高度(1m、1.5m、2m)影响不显著(P=0.38),两者交互作用显著(P<0.0
对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17年5月26日至10月15日稻区灯下诱集到的飞虱科种类及其数量变化进行了分类及统计.结果 显示:灯下可诱集到飞虱科昆虫22属28种,虫量5 568头,其中褐飞虱、白背飞虱占比最高(51.87%和32.58%),扭旋茎刺飞虱、伪褐飞虱、黑颜托亚飞虱、白颈淡肩飞虱、烟翅白背飞虱和拟褐飞虱次之(2.37%、2.34%、1.92%、1.79%、1.52%、1.27%
小麦蚜虫是我国小麦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常发性害虫.本研究采用病虫测报学原理,对北京市植保站1990-2016年北京市8个区(昌平,大兴,房山,通州,顺义,平谷,密云,怀柔)的田间调查的百茎蚜量数据和相应的气象大数据,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麦蚜虫预测模型.本研究首先通过空间相关分析,证明了北京8个地区蚜虫发生动态的空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可以进行统一建模.并通过自相关函数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