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孔径分离器血浆置换后对血细胞的影响探讨

来源 :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xt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两种不同孔径的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EC-40W与EC-50W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对重型肝炎患者血细胞数的影响.方法: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51例次,应用ACH-10型血浆置换装置和EC-40W、EC-50W两种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其中应用EC-40W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A组)29例次,应用EC-50W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B组)22例次,即刻检测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值.结果:A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平均值比较P=0.001,血红蛋白平均值比较P=0.001,血小板平均值比较P=0.048,白细胞平均值比较P=0.014。B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平均值比较P=0.025,,血红蛋白平均值比较P=0.019,血小板平均值比较P=0.040,白细胞平均值比较P=0.044。结论:使用两种不同孔径的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对患者的血细胞的数值均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种不同孔径的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之间比较,对血细胞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第二军医大学肝癌临床与基础创新研究团队,历时50余年,围绕肝癌预防诊治的重大医学问题,通过临床与基础紧密整合,以第二军医大学为基地,充分整合国内外优质研究技术和平台资源,集成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解决了肝癌诊治的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形成了一批肝癌诊疗的新策略和新方法,显著提升了肝癌诊疗效果,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奠定了中国在肝癌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为国家乃至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杰出
整合医学理念的提出已有好几年了,积累了一定的实践,但目前各项工作还不十分令人满意.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征得相关学者同意后,将五个国家创新团队开展整合医学的经验收录在此.这五个团队都是2012-2016年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的团队,他们对整合医学的思考不仅先人一步,而且取得了一系列让世人瞩目的成绩.
器官损伤修复是决定危重病人存活或者死亡的关键.解放军总医院器官损伤与修复综合救治创新团队,以提高器官损伤修复机制研究水平及危重病人临床救治成功率为目标,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攻关,引领本领域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团队提出关键理论,创新诊疗技术并推广应用,解决了器官损伤修复救治的国际难题,是国内外公认的领先团队.
本文观察了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13C-MBT)检测的特点,探讨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价及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表明:(1) 13C-MBT的3个参数Mvmax40、CUM40、CUM120及其量化值随着肝脏储备功能的下降而减低,可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储备功能的评价。(2) MELD诊断价值最高,但13C-MBT相对独立,是评价慢加急性肝衰
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Ⅰ型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63例Ⅰ型肝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多巴胺治疗组21例(Ⅰ组),多巴胺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组21例(Ⅱ组),常规治疗对照组21例(Ⅲ组).三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治愈好转率,并观察Cr、BUN、Na+、K+定量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Ⅰ组总有效率为33.3%(7/21),Ⅱ组总有效率为71.4%(15/21),Ⅲ组总有
目的:探讨ALT<2ULN的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肝脏病理改变特征,分析其肝脏病理特征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ALT<2ULN慢性乙肝患者117例,HBeAg阳性组76例,HBeAg阴性组41例.对两组患者的肝脏病变程度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肝脏病变程度与HBeAg水平、HBVDNA载量、年龄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Carolis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30例Carolis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肝脏病理学检查、合并症.结果:本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年龄平均为24.04岁,而<40岁发病的患者多为Carolis病Ⅱ型.临床表现以上腹不适、高热、呕血黑便或便血、食欲不振、乏力、黄疸多见. 1/3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多见于Carolis病Ⅰ型,其他常见体征为
目的: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年龄和性别配对,人工肝支持治疗组(观察组)和非人工肝支持治疗组(对照组)均为28例患者,对比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两组1个月和3个月生存率.结果:观
[目的]观察人工肝联合肝康Ⅱ号、恩替卡韦治疗抗结核药物致乙肝病毒携带者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抗结核药物致乙肝病毒携带者亚急性肝衰竭5例,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2-4次,联合肝康Ⅱ号,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及其他内科基础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治愈。[结论]人工肝联合肝康Ⅱ号、恩替卡韦可有效治疗抗结核药物致乙肝病毒携带者亚急性肝衰竭。
本文结合1例结核性胸膜炎足疗程规范抗结核治疗后肝脏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介绍了肝脏结核的病理学分类,分析了其与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从临床的角度看,通过症状体征、甲胎蛋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肝脏超声、肝脏CT(和或MRI)检测不能完全鉴别,需要肝脏病理学检测确诊。与现有文献报告不同,本例患者有近期结核性胸膜炎病史,无肝脏病病史,甲胎蛋白正常,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CT和彩超肝脏结构正常,首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