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籍侨商助力闽南文化海外传播及在地化研究

来源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hb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在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逐渐迈入了世界舞台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能够在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由此来为我国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闽南地区如今拥有“高质量、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国际化都市群,自古闽商便顺沿“海上丝绸之路”遍布各地,如今闽南地区已拥有庞大的海外华侨华人联络群体,在闽南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也带动了很多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变革,现已成为闽南文化产业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并随着时间推移“渐融渐通”将闽南文化“在地化”发展中也起到了生力军的作用。基于此研究群体,本文以闽南文化为研究对象,从闽籍侨商助力闽南文化海外传播及在地化的角度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为新时期进一步促进闽南地区非物质遗产的海外传播、传承及保护提供更多科学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会议
明清以来,随着地方剧种的崛起,宋元南戏得以在民间传播,留下宝贵的遗迹。过去学界多留意传播中对原典的继承,却往往忽略了传播之另一大面向,即不同地域之剧种,甚至是同一剧种之不同流派,都面临多样化选择与改编。以梨园戏《吕蒙正》为例,其与明代几大同题材传奇文本的比对,生动地诠释了南戏经历“明改本”再到地方本土化改编的历程,据此可推其闽南改本出现时间不晚于明万历初期,即十六世纪后半叶。同存于小梨园、下南二派
闽南关帝信俗仪式舞蹈作为其信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融合了关帝信俗的精神内核和闽南地区的民风民俗,成为闽南民间信仰仪式传承的典范。本文通过闽南关帝信俗仪式表演的历史源流梳理,以南靖金山镇振南庙前往漳州武庙的进香仪式为例,探析漳州关帝信俗仪式舞蹈的表演形态,阐释其仪式艺阵舞蹈文化表达和音声场域的文化空间,以期认识其形态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为闽南关帝仪式舞蹈的文化传承尽绵薄之力。
吴凤是一位出生于福建平和壶嗣村普通农家子弟。五岁随父母渡台,连任“理番通事”48年,为革除阿里山番“栗祭”恶俗而舍生取义,被尊为“阿里山神”。在长达300多年历史的洪流中,其故事与传说不断被形塑与建构,却也被解构与再现。本文用历史眼光,从文化角度,再现吴凤由人而神的嬗变过程,抛砖引玉,供闽台文化研究参考。
南靖山城注生宫是一座享誉闽台的百年宫庙,也是南靖县一座不可或缺的“活”着的民俗文化博物馆。而关于这座古庙的历史源流却少为人知,因此整理发掘注生宫历史文化显得十分迫切。笔者凭借多年的田野调查与亲身经历,从宫庙历史、注生娘娘信仰的来源、信仰发展与传播,娘妈崇拜的仪式与活动等角度向大家介绍南靖县这座“活”着的民俗文化博物馆。
围绕明末名人陈翼飞、蒋孟育的“南靖人”说法,通过历史文献与田野考察,从中发现此说始见康熙《漳州府志》,出自陈翼飞之孙陈鹄云之手,得到了蔡世远的支持。陈翼飞是南靖县城人,蒋孟育早年随父蒋相曾居南靖县,与周起元、黄道周交往密切。陈鹄云作为伭云诗社在南靖的后人,通过修志活动唤起了南靖人对伭云诗社的记忆,促进了地处月港文化圈的“山城”南靖对伭云诗社所处的漳州月港繁荣发展历史时期的回忆,对蔡世远、庄亨阳的海
会议
会议
会议
克拉克瓷的原产地在平和,南胜窑址是漳州海丝申遗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克拉克瓷文化是平和一张通向世界的亮丽名片。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挖掘开发保护利用克拉克瓷文化,打响“海丝文化”品牌,对于推动平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平和县为例,通过对克拉克瓷文化保护开发的做法成效、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克拉克瓷文化保护开发的建议对策,并进一步阐述了平和县借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