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冲突与转型

来源 :京区第六届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b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作为空间与社会的结构变动,其内在地受到宏观体制与具体制度的制约,与制度演化相互交织。制度的变化折射出了城市化的多重内涵,制度演化的路径决定城市化的格局、过程、路径、动力、空间与社会等方方面面。因此,制度的视角为我们理解城市化、理解城市空间与社会、理解城市问题提供了纵贯前后因果联系的历史线索,也为我们提供了调整变量。单位作为"制度-经济-社会-空间"的统一体,变化中的单位制度及其空间与社会作用成为我们认识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工具。基于单位视角,本文以单位制度的变迁为主线,过去6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展开单位化和去单位化两个阶段,在制度-经济-社会-空间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单位制度的内在演化机理与制度困境,讨论市场化转型背景下的单位转型,探究变化中的单位制度作用下的城市化的空间与社会,探讨了中国城市化及其城市空间与社会的生产及其内在逻辑,从而获得中国城市化的纵贯60年的整体理解。
其他文献
利用ICTP(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最新版本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1.1对2011年5、6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转折期间的大气低频振荡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TRMM卫星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RegCM4.1.1能较准确模拟出5、6月份850hPa大气低频流场的不同特征,5月上、下半月西太平洋先后维持低频反气旋和低频气旋,而6月北、南经向分布的低频
2011年浙江出现了自1999年以来最典型、最强的梅雨降水集中期,连续四轮强降水过程造成旱涝急转。本文通过客观分析资料对梅汛期大尺度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同期对比,又对四次强降水过程的梅雨锋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1)梅汛期为单阻形势,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前的西北气流为梅雨提供了冷空气条件,偏强的印缅槽和西太平洋副高有利于在副高西北侧建立持久稳定的水汽通道,西南气流与偏东气流在浙江一带构成准纬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量、降水过程和气象干旱、洪涝区域等统计资料,以及同期水平分辨率为2.5°×2.5°的逐日风场和水汽,分析了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旱涝转折大气低频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大气低频系统的分布,低频水汽的输送和低频气流的交汇等方面,气象干旱的5月和暴雨洪涝的6月是显著不同的.5月(6月)我国东部以东洋面,850hPa等压面先后维持西风带低频反气旋或低频气
使用2011年的NCEPl/NCAR 500、700和850hPa高度场、经向/纬向风资料(水平分辨率为2.5°*2.5°),通过Butterworth 30-50 d带通滤波处理,绘制逐日低频流场图,对其中每日的低频系统(低频气旋、反气旋)的活动(生成、移动和消失)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借助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及其具体计算方法,针对北半球和特定地区(西太平洋和孟加拉湾地区)的低频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
通过对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温、射出长波辐射、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和500hPa高度场与副高主体北抬至25°N迟(早)的分析,初步得出几个因子对副高北抬25°N的影响关系,其结论期望可供预测时参考。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相关系的热带东风带扰动附近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的分布和演变特征,进一步分析热力状况改变的影响因子,最后,总结出西太副高东西进退过程与东风带扰动系统的空间热力联系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中层西太副高短期东退时,高层东风带扰动附近的热力状况发生显著变化,潜热释放的非绝热作用造成扰动中心及西侧加热区的出现,同时扰动东侧西太副高主体上空冷却加强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67个气象台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在揭示了高原初夏(5~6月)降水存在南北反向的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通过对该时段环流的分析,定义了一个刻画降水年际变化的经向风指数(ITPv),并讨论了该指数与高原上游地区纬向风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当该经向风指数处于异常偏强时,高原腹地将出现异常的偏北风,此时高原北部处于水汽的辐合区,南部处于辐散区,从而导致高原北部降水偏多和南部降水偏少,反之亦然;
利用2009-2010年福州市近地层臭氧连续观测资料,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不同天气形势对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找出易导致臭氧浓度超标的天气型,以及开展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业源、交通源较密集的监测点臭氧浓度较高;福州臭氧年平均浓度39.9μg/m3较全国其他大中城市低,且未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臭氧浓度月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在5月、10月,谷值在1月;季节排
采用2006年MODIS逐日红外与近红外大气可降水量(MOD05)数据,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中国逐月地面水汽压模拟统计模型,得到了2006年1km×1km中国逐月地面水汽压数据集.通过对全国33个台站和河南省100个加密站的验证,地面水汽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均达0.96以上,并且均有90%以上的样本相对误差平均值小于20%.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地面水汽压月平均值在3.47hP
以Landsat5TM遥感影像、农户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运用3S技术提取了案例区河北省文安县1995-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分析了杨树扩张的时空格局;并从农户杨树种植决策行为视角,运用数理统计、投入产出法分析了杨树扩张占地的驱动因素.结论如下:(1)杨树林地扩张幅度大、速率快.(2)杨树扩张所用土地92.14%来源于耕地,"杨上粮下"现象突出.(3)杨树扩张速率的空间差异显著.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