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的声音通讯及其适应意义

来源 :麋鹿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hberthirs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麋鹿声音通讯的生态学研究,区分了麋鹿声音通讯的类型,讨论了声音通讯的适应意义.麋鹿的声音通讯包括4种吼叫行为:①发情吼叫,是指雄性麋鹿在发情期发出的呜叫;②警戒吼叫,是麋鹿在发现或感觉有危险或潜在危险时发出的短促呜叫;③寻鸣,是雌鹿和仔鹿相互寻找或联系时发出的叫声;④嚎叫,是麋鹿经受捕捉或疼痛时发出的尖厉叫声.在四种叫声中,研究最多的是发情吼叫.一般认为,雄性麋鹿发情吼叫的功能在于同性竞争和吸引(或控制)雌鹿.雄鹿吼叫行为的频次与其等级序位显著相关,序位高的雄鹿吼叫频次也高,发情吼叫行为还受雄性激素的调控.最新研究表明,在不同等级序位的雄鹿间,发情吼叫的声学特征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首先,雄鹿的发情吼叫分为两个亚型:普通吼叫和追逐吼叫.普通吼叫的基础频率、共振峰频率和共振峰间距都随着等级序位的升高而降低.但普通吼叫的声音强度随着等级序位的升高而增加.而繁殖期的序位等级决定了雄鹿参与繁殖的机会.因此,发情吼叫的频次、持续时间及其声学特征参数在雄鹿的繁殖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除了发情吼叫,警戒吼叫也是麋鹿的重要行为.警戒吼叫是麋鹿的警戒反应,与反捕食对策密切相关.当有捕食者入侵或人类干扰时,麋鹿的警戒吼叫频次增加.间接地,警戒吼叫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有关.关于麋鹿寻鸣和嚎叫的研究不多,而它们分别与育幼行为及动物福利有关,这或许是未来关于声音通讯研究的切入点.
其他文献
  颗石藻(coccolithophore)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在重建古海洋气候、环境和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赫氏艾密里藻(Emiliania huxleyi)是颗石藻最为典型的代表
预报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模式是关键,介绍了美国问题导向的空气质量管理和达标规划和美国环境管理导向的公众公共服务等模式技术支持,超站数据支撑污染成因分析和预报预警系统的
在不同类型的温带森林中,NIR和CNC之间的正相关关’主要由林冠结构和物种组成主导。有冠层结构和组成变化,则关系显著,反之则不显著。结果显示,林冠结构指标LAI不能显著解释NIR的
2012年年末,北京动物园2只麋鹿感染疱疹病毒死亡.患病麋鹿口腔分泌物增多,眼结膜红,食欲废绝,活动减少,呼吸频率快.死亡麋鹿的口腔黏膜溃疡,眼结膜、阴道黏膜潮红,舌肌表面有
鹿角是麋鹿雄性个体的第二性征,其形状独特,有别于鹿科其他种类.雄性麋鹿10~13个月开始长角,1岁长出的角为独枝,又称为笔杆式,尔后每增长1岁,就增加1枝分权,至5~6岁主杆分权定
为了了解麋鹿疾病流行情况,进行有效防控,本文对已发表的麋鹿疾病文献梳理,同时对近年来主要疫病发生进行了总结.国外麋鹿以恶性卡他热为主要疫病,国内则以魏氏梭菌、大肠杆
通过对麋鹿鹿茸表皮和间充质组织总RNA提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构建麋鹿转录组框架图;利用NR和Swiss-Prot数据库对Unigenes进行比对等方法.结果发现:在NR数据库中27208
本文研究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内放归的普氏野马繁殖群的食源植物及食性选择.以季节为单位,采用样方法测定放归区普氏野马的食物资源谱,运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法辨识普
本研究探讨了鹿科7属动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DRA(MHC-DRA)第二外显子的变异特点,揭示其分子水平上的进化选择模式,并与Cyt b的系统进化进行了比较.文章采用测序法,对鹿科7
生境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本文根据麋鹿生境分布特点,将影响麋鹿生境适宜度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和干扰因子,根据超体积生态位原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