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民族村寨生计的影响与适应性研究--以云南红河沿岸为例

来源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2018年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_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红河沿岸7个相邻村寨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调查,从首次对106户农民的问卷调查中来看,干旱使得人们对生计资产的形式进行了重新权衡,持续的干旱对当地居民的生计(甚至在文化方面)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其不仅影响到了自然资本的可利用性,而且缩小了人们生计的多样化策略选项。生计多样化手段的减少对当地生计可持续性,以及当地人应对由干旱引发的生计压力的能力等方面都带来了损害。之后进一步对90户农民的调查发现,虽然这几个村寨都坐落在红河沿岸,但受当地特殊的地形环境、水利基础设施、用水的成本与收益、作物种植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存在着有水难用、有地难用等问题,这些对当地农民生计在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调整都形成了制约。同时通过对比当地农民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可能的应对手段,发现当地居民逐步地从被动适应,开始有了一些积极的社区集体适应行为,但社区的集体应对行为已经达到一定限度,在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持下很难进一步应对持续的或更大程度的干旱。
其他文献
  所谓“设色”,是指对色彩的识别、选择、搭配、着色的一系列以色彩为媒介的创造活动。在秦汉及之前社会中,色彩是一种可利用的工具和手段,设色目的在“天人沟通”。不同时期
  丹青,即朱砂(丹砂)与石青,是两种重要的矿物材料。在我国四川、河北、湖北、湖南、贵州、甘肃、广西等地均有出产,其形态、品相、色质因产地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石青与朱
  考察古代西域佛教洞窟彩绘彩饰,从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再到新疆遍布库车、克孜尔等地的千佛洞,在有限的时间做跨地域、跨时代甚至跨文化的历史遗迹概览,有了诸多样本的现场比
  保护传统村落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有着积极意义。本文旨在对山东地区传统古村落保护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分为三个
会议
  中国传统绘画色、墨观念关系间的纠缠关涉,“墨”“色”之惑的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色彩观念的关系生长。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理论双壁的“随类赋彩”和“墨具五色”,在历
  无论海内外,儒家思想对中国美术的影响之研究都是弱项。一、本文从原儒孔子来探讨儒家色彩观。正德正色的合“礼”之色彩、文质兼备的合“度”之色彩、“绘事后素”是本文
会议
  引言:中国插图简史相当于中国的木刻画简史.最早的木刻画用于宗教宣传教义、图解经文;宋金元时期的插图应用广泛,医药书、经书、日用百科书都有涉及,且插图形式多样,如上图下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