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版本机制在时空建模中的应用

来源 :第三届地理信息系统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yong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和GIS应用的进一步扩大,传统的静态数据库或地理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具有时变特征的地理现象的管理需求,建立时态地理信息系统或时空数据库是一个必然选择。建立时态地理信息系统或时空数据库的关键是时空数据模型,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体现在时空现象的表达与建模方面,并且出现了不少的时空数据模型,如序列快照模型、基态修正模型、时空对象模型、ESTDM模型、三域模型、5域模型等。这些模型从开始简单的数据管理到时空变化的模拟、从空间扩展时间模型到时间扩展空间模型发展到时空一体化模型,体现了各种不同的建模方法和思路。本文主要利用版本机制来实现对GIS领域时空数据的演化进行管理。
其他文献
从八十年代开始,建筑物屋面“安装暗敷避雷带”的设计盛行,但从建筑物遭受雷击的近几年来看,因安装暗敷避雷带而发生雷击损坏建筑物的现象屡次发生。本文提出了对暗敷避雷带能否使用存在的争议,对保护范围不足、暗敷避雷带的埋设要求高、暗敷避雷带不是接闪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文介绍了宝鸡防雷减灾工作的发展思路,并对宝鸡防雷减灾工作的实施进行了探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宝鸡防雷减灾工作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展,从当初的对常规建筑物的防雷检测发展到现在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防静电检测以及对计算机场地的防雷检测、新建建筑物防雷施工图审查及竣工检测验收、防雷工程设计、施工和安装工作。在对社会付出劳动和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宝鸡的经济效益在逐年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宝
我国是矿产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种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大幅增加,资源约束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提高国内对重要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地质勘查作为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在资源勘查开发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在新的科技环境下实现地质勘查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真实的地理实体往往具有非流形特征,比如几个平面共享一条直线或者一个点。这些地理实体难以采用统一的数学表达式对其加以描述,亦不满足流形的要求。后者是一般的几何应用所需要的几何性质(工业设计、曲面造型、...)。近来发展了包腔理论,随之又出现包腔复形理论。这些理论能表达任意复杂的非流形地理实体,但是这仅仅是纯数学象,缺乏可操作性,既不便于实体建模也不便于空间分析,离使用还有很大差距。通过观察发现,非流
本文分析了实施雷击风险评估行政许可的依据,并对雷击风险评估的实施进行了探讨。雷击风险评估的许可实施是防雷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防雷行政管理人员对雷击风险评估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许可依据,认识比较模糊,存在不同的观点。由于种种原因,在实践中,实施雷击风险评估往往不能与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许可管理同步落实,有一个滞后期,甚至还有许多地方至今不能较好地落实。
自GIS应用于旅游服务、旅游营销、以及旅游规划与管理,我国相关的应用研究多是从GIS的特征出发,其重点放在具体实现GIS的各种功能。例如连漪, 吴虹, 陆艺(1997)提及的桂林旅游多媒体光盘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徐冬梅(1997)所述的动态图文旅游交通指南服务系统。如何基于旅游系统(TS)的特征,总结近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探讨将GIS应用贯穿于整个旅游发展之中,这是本文的目标。
提出了一种在客户端用金字塔模型建立WCS服务覆盖影像的本地缓存方法,利用了GeoGlobe平台集成的deegree2.1-rc1的WCS服务,实现了在三维客户端环境中同时快速多分辨率动态显示,并叠加WMS服务专题语义信息呈现更丰富信息量的效果。
目前,我国由于各种人为因素形成大面积废弃土地,其中因采矿破坏的土地面积达到586万hm2,约占到了总破坏面积的30%。而现代化露天煤矿因为开采占地面积巨大,开采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对土地的破坏尤为严重。露天煤矿土地利用结构在一定时间点或一定时间段内相对简单,但是随时空变化会产生剧烈改变,所以土地复垦方案必须及时制定或调整。本文从系统的开发流程、体系结构、功能模块设计和模型库的构建等角度详细阐述了关
山地垂直带是山地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山地环境随海拔高度变化的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它是传统的自然地理、气候、植被、土壤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人们认识山地复杂的环境提供了经典的手段和框架,同时也在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欧亚大陆是世界第一大陆,自然环境复杂,山地、高原多样,发育了最为丰富的山地垂直带谱。大陆尺度上山地垂直带谱分布规律及其地学内涵是认识该大陆宏观生态格局的重要科学基础
“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加快海洋信息化建设,是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而海洋数据则是海洋工程建设、海洋技术开发、海洋管理、海洋科研、海洋预报与环境保护等的重要基础平台。国家海洋局作为我国的海洋管理部门,一直以海洋调查和海洋科研为主要工作,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包括海洋水文、气象、物理、生物、海底底质、地形、地貌以及海岸线的类型、长度和海岛(岛礁)的位置、类型、数量、面积等环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