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多元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江苏省博士后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y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校企合作模式入手,深入剖析了现阶段校企合作进行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的原因,并从政府、企业和高校三个角度给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是博士后事业的根本任务。文章阐述了企业博士后制度的现状,并提出加强博士后制度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而言,表明博士后进企业,科研选题是关键,同时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加强同协议高校及导师的沟通等。
在当今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本文就深化校企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为主题,围绕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1)博士后制度优势与深化校企合作;2)博士后工作与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3)博士后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模式;4)校企合作与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园区;5)企业资本与高校科技资源整合;6)产学研合作与知识产权保护;7)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与环境
博士后在"产学研"过程中有必要转换角色,在论文发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发展和专利保护,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并举."产学研"企业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珍惜国家扶持契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对博士后"产学研"过程中的知识成果亟需完善合理的价值评估和权责保护体系,寻找合适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模式,保护企业和博士后双方的利益,保持"产学研"联合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总结分析我国博士后工作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针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新任务,提出了一种以高校为主体的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转变的新模式.为了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校师资培养的双赢效果,从这次层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大学科技园依托高校的科研资源,提供集中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孵化科技企业.高校与园区企业的合作模式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效.本文从四种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评价体系和孵化效应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政策、加大有效投入、构建社会化服务机构和引进高科技人才等政策与措施,江苏省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网络已经形成.然而,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结构不合理、服务装备相对落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不足以及缺乏公用平台型技术支撑等因素是江苏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公用平台型技术支撑缺乏的紧迫问题,江苏省应坚持政府专项与社会资
企业博士后工作是我国博士后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博士后制度中的校企合作,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产、学、研"合作,以及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完善企业博士后制度,应加强科学管理,规范合作方式,注重市场主导,借助政府引导,共谋共赢,以促进企业博士后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文章阐述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表明企业应该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借助于高校的知识阶梯,突破现阶段创新能力不足的薄弱环节,迅速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缩短与世界强敌之间的技术差距。同时文章提出企业博士后工作是推动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手段,其制度是高校师资锻炼和培养的新途径,应从科学管理、规范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几方面完善企业博士后制度,促进校企合作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校企合作)是产学研结合的良好载体,也是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和实用性高端人才的摇篮.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高校的纽带作用被弱化、博士后的引进和管理机制不畅通、企业与博士后科研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称、工作站专业设置极度偏向应用学科等问题.为此,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应注意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入手,以企业所涉及行业的视角对目前社会科技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危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对于产学研发展的相关要求,从企业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审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产学研发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