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菌根多样性技术提高野生正红菇采收量研究

来源 :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mfdpv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应用菌根多样性技术提高野生正红菇采收量进行了研究.文章在正红菇采集干扰的红槠纯林中,通过菌根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等处理后,处理区的菌根菌种类增加了11个,红菇产量增加了11.25kg.hm-2,增幅68.18%,差异显著.人工促进菌根多样性不仅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乔木细根量,还提高了菌根菌的丰度和频度,进而提高了正红菇的产量.
其他文献
本文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研究了镉在姬松茸子实体内的迁移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子实体具有很强的富集镉的能力.姬松茸子实体镉累积量随镉溶液浓度增加而递增,浓度10mg/kg以上时子实体中镉的富集比值下降.低浓度镉对姬松茸子实体生长有刺激作用,高浓度镉对子实体产生毒害,并造成菌丝体不纽结,姬松茸菌盖镉的累积量高出菌柄3倍左右.
本文利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法,分析了高温双环蘑菇5种覆土在覆土后菌丝生长期和子实体生长期细菌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覆土中的细菌数量均随着高温蘑菇菌丝的生长而增多,不同覆土细菌数与其中的蘑菇菌丝生长量成正相关.
本文对油菜茎壳合成料栽培蘑菇高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10%、20%的油菜茎壳代替稻草栽培蘑菇,菌丝生长快、长势好,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5.3%和12.3%,经测定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本文用液体培养方法探索了培养时间、温度、pH值、C源、N源、C/N比、无机离子等因素对三个裸盖伞属菌株菌丝体菌丝体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裸盖伞属菌株子实体具有特别的形态学多样性.3个菌株菌丝体培养最适宜的时间为6d;Ps.205菌株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Ps.222的最适温度为24.6℃,Ps.807的最适温度为23.5℃;三个菌株菌丝体生长最适pH值为5~7;最适碳源为葡萄糖、麦
本文根据双孢蘑菇耐热相关基因片段028-1的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获得该基因的5端cDNA片段,经测序和拼接后获得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37Kb,在GenBank中未发现明显的同源序列.
本研究测定了碳源、温度对麒麟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测定了麒麟菇的极性.结果表明,以天然物质作为碳源,麒麟菇的菌丝产量明显高于双糖和单糖,双糖与单糖进行比较,蔗糖的菌丝产量最高;麒麟菇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在25℃左右.
本文采用国际通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对草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并与珍稀食用菌真姬菇、白灵菇、杏鲍菇、牛舌菌、金顶侧耳和秀珍菇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草菇子实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3项指标在7种参比食用菌中排名第二;综合评价结果证明,草菇子实体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本文利用RAPD技术,通过对200个引物的筛选,最后选定7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32个来源不同的金针菇菌株作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32个菌株可以分为7大类,白色品种几乎归为一类,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很小;而黄色菌株则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差异,可进一步分为6类.这一结果与当前国内金针菇种质资源的现状相符.
本文对在双孢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中引入GMP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GMP是一种自主性管理制度.蘑菇菌种生产要适应工厂化生产,必然要摒弃传统的瓶装菌种,而透气大塑袋菌种正具备了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运输方便等诸多优点,必然取而代之瓶装菌种.这种大包装菌种的生产过程对生产条件要求严格,因此需要有一套良好的生产管理体系与之相适应.
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本文分析了农作物秸秆的营养成分,同时对珍稀食用菌姬松茸、茶薪菇、真姬菇、秀珍菇和金福菇等进行替代料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用谷秆两用稻草、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废弃资源替代珍稀食用菌栽培料中的麦麸、棉籽壳和木屑等,其生物效率与CK的差异显著性因培养料配方与食用菌品种而异;但无论试验效果的显著性如何,替代料的利用都表现出既节省了原料成本又提高了生物产量,具有重大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