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飞机尾撬接地载荷计算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飞机发展与设计第十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ob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民用飞机设计中,尾撬是布置在飞机有可能最先蹭地区域,为避免飞机在起飞或着陆过程中,飞行员误操作导致飞机迎角过大或其他原因,以至于飞机尾部蹭地,造成机身尾部结构受损的装置.尾撬接地载荷计算分析成为飞机总体布局设计中的一个难点,目前设计资料中仅仅给了一个概念,不能满足型号设计需要,在具体工程设计过程中,尾撬设计采用参考成熟机型的尾撬结构,估算载荷的方法.本文基于起落架布局设计理论,结合某型民用运输机研制过程,提出了一种民用飞机尾撬接地载荷的计算方法,并研究了操稳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以某型飞机研制过程中为例,利用文中的计算逻辑和计算方法,结合校验过程,得出某型飞机布置尾撬过程中,需要计算的接地载荷为2.17吨。查阅同类飞机的尾撬,通过工程结构估算的方法,得出ATR72-600的尾撬最大接地载荷至少为2吨。因此,作者认为文中的计算逻辑和计算方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给出了在常规高超声速风洞开展稳态PSP(Pressure Sensitive Paint)试验技术研究的关键技术及解决办法,包括PSP试验系统建设、压力敏感涂料样本校准与筛选以及高超声速PSP技术验证性风洞试验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初步进展.试验马赫数为5,通过验证性风洞试验初步检验了自主搭建的PSP校准系统和测试系统的性能以及自主研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功能;同时也检验了一种基于氧猝灭原理的压力敏
海洋平台直升机作业的安全性问题在国外海上油气行业内已经受到充分的重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随着国内海洋石油行业向深水领域进军,这一问题日益成为工程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一型海洋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风洞中的热线风速仪测速方法,对影响直升机安全起降的主要危险源--湍流流动进行试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相关衡准进行比较,获得了该海洋平台直升机的飞行包络线,可为直升机安全起降作业提供指导.
概述了德国高超声速锐缘飞行试验项目(SHEFEX)的总体情况,介绍了SHEFEX-Ⅱ试飞器结构、发汗冷却的设计方案和试验装置仪器的情况.提供了测量的数据结果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在双模式推进系统设计过程中,对推进剂N2O4/N2H4进行燃烧方面的数值仿真是非常必要的.在考虑推进剂雾化、液滴破碎、液膜形成等现象的基础上,选取Eddy-Dissipation燃烧模型和修正的Realiziablek-ε湍流模型,对50N推力器进行了燃烧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剂N2O4喷雾锥角为110°时,不仅燃烧室内壁面液膜冷却最好,而且燃烧效率也最高.
为了研究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SFRJ)燃烧室非定常流场,基于发动机工作特点及动网格技术,利用燃烧流动、燃面对流/辐射换热与燃料热解退移等过程的耦合计算,建立了包含燃面运动边界条件的SFRJ燃烧室非定常流场数学模型.并对带补燃室、以聚乙烯为燃料的试验发动机燃烧室-喷管统一内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其在移动边界条件下的瞬态流场,分析了流场参数、燃面退移速率、再附点、燃料通道出口参数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虚拟焊接仿真系统为焊接操作者提供了焊接训练的虚拟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对整个焊接过程及焊接参数进行仿真模拟.碰撞检测技术是判断虚拟场景中虚拟对象间是否发生相交碰撞的关键技术.精确快速的碰撞检测算法能提高虚拟环境的真实性和交互性,在增强用户沉浸感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虚拟焊接仿真环境为应用背景,对传统的碰撞检测算法加以改进,有效地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I-Collide碰撞检测库是采用基于
风扇短轴是某型发动机中风扇部分的一个关键零件,位置非常重要.风扇短轴为关键件,尺寸和技术条件多,精度要求高,很多技术条件都在0.008~0.02mm之间,径向基准面为5级要求,尺寸公差0.018mm,与轴向端面跳动0.008mm,还有2个内花键、螺纹、24个大端背面槽、大端面孔和槽、动平衡等多项技术要求,精度要求高,加工很难保证.经过分析研究,合理安排工艺路线和加工方法,适当调整加工余量,选择合适
交互式电子手册(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Manual,IETM)是实现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关键技术,研制跨平台、交互式的飞机维修IETM是推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飞机维修IETM系统的内容要求和基本功能,设计开发适合我空军装备特点的飞机结构修理IETM系统,依照《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国家标准,综合应用XML和数据库技术,以Microso
近年来,美军积极推行"基于性能的保障"(PBL),在降低武器系统使用与保障费用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战备水平.本文从创新保障模式、完善法规体系、规范实施步骤等方面,详述了美军武器系统推行"基于性能的保障"的过程和做法,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分阶段逐步推行“基于性能的保障”,对现有法规进行调整,增加“基于性能的保障”的内容,制定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政策指南,确保“基于性能的保障”的顺利实施,制定详细可目乍的实施
本文介绍了美国三次抵消战略的历史,以及第三次抵消战略提出的背景、目标以及具体实施途径,分析了美国围绕抵消战略优先发展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定向能武器和自主智能化等一系列改变作战规则的颠覆性关键技术演示验证计划.鉴于美国基于抵消战略开发的新一代武器装备体现出的尖锐的进攻性,而现有常规领域几乎不存在能够有效防御的手段,可以认为武器装备体系攻守平衡的天平再次向进攻一方倾斜,未来依然是需要通过构建对等攻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