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方向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ki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要地介绍了中亚地区的构造分区特点、优势矿产资源和主要成矿时期.在区域成矿分析的基础上,强调围绕大规模成矿作用进行地质过程解析的重要性,更好地为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查开发选区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盆地基底为古生界和前古生界海相、海陆交互相地层,盖层主要由中生界白垩系和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组成,其中以下白垩统为主,地层总厚度达6000m.白垩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白垩统兴安岭群、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上白垩统青元岗组.海拉尔盆地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经地质和物探工作证实盆地由三坳、两隆五个一级构造单元和16个凹陷组
构造样式是同一构造变形作用或同一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构造形迹的总和.区域性的或盆地基底的构造样式不仅控制着盆地的沉积模式和成因机制,而且控制了沉积盆地中油气圈闭的类型及分布.构造样式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重视盆地构造样式的研究,并取得巨大的进展.盆地构造样式具有层次性,研究盆地构造样式可以从盆地的尺度,也可以着眼于盆地内部的二级构造带或局部构造.为了揭示黄骅坳陷新生代盆地原型、恢
塔东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隶属于塔里木板块,其演化与发展受南天山洋、昆仑洋的关闭,北部哈萨克斯坦板块及南部羌塘—中昆仑板块的碰撞拼接的影响.塔东2号构造位于塔东地区二级构造单元塔东低凸起,是一个走向北东—南西的长轴背斜,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塔东2号构造断裂系统位于塔东断裂系统的西南部,该构造的断裂系统古生代断裂活动强烈,中生代次之,新生代活动不明显.本文介绍了塔东2号构造断裂系统形成、演化过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位于扬子地台和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分界线上(Chen Shefa,et al,1996),北自广元南抵宝兴,构造复杂,整体上由一系列运动方向为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于扬子克拉通之上的岩片和推覆体组成.龙门山冲断带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指整个龙门山冲断带自北西至南东方向可以依次可以划分为松潘—甘孜构造带、韧性变形带,基底卷入冲断带、前缘—褶皱冲断带、前陆坳陷带.龙门山冲断带具有明显
多边断层(polygonal fault),又称层控伸展断层,层内断层,指主要发育于海相细粒沉积物中、具层控特征、平面上走向多方位并常交叉成多边几何形态的小型伸展正断层,一般认为属非构造成因.“多边断层”这一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初被提出以后,许多地质学家开始对多边断层进行系统研究,目前已在世界五十多个大型盆地中发现这类构造,国内仅见零星文献.作者在调研国内部分地区资料时,发现一些构造与多边断层极
江南—雪峰构造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之间的大型陆内构造变形系统.这一陆内变形构造系统占据中上扬子范围的2/3面积,北至造山带与扬子克拉通的交接转换带,东到华南复合陆内造山带西侧,南和西南为紫罗北西向走滑旋转构造转换带所截,西北达华蓥山逆冲带,乃至川中西侧的龙泉山逆冲带.本文对江南-雪峰构造带的地质结构、形成与演化以及其构造模型进行了介绍。
生态护坡与植物护坡是边坡防护与加固方案和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香根草是一种易裁种快长的禾木科草本植物,具有强盛的根系网络系统,具有加固和防护边坡的良好功能.试验表明,香根草根系的抗拉强度较大,而且随根数(集群度)成线性增大,随根系的长度的增大而略有减小.均匀伴入香根草根系的砂质粘土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有显著的变化,即土的容重变小而土的抗剪强度则有明显的增大.它反映了种植香根草的边坡的稳定性得以提高是必然
以黄河冲积平原一座大型油罐群工程为背景,介绍了一个软土地基加固的成功实例.鉴于建设场地内的软土(浅层以粉土为主,深层以粉、细砂为主)具有承载力低和中高压缩性,利用了深层搅拌桩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成桩后的小应变检测、挖桩试验和原位载荷试验表明:地基承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除了不均匀沉降和较大绝对沉降的可能,工程范围内的近800根桩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保证深层搅拌桩的质量,作者还强调了施工中应
立井井筒破裂时,在底含、基岩、井筒之间包含三个同时发生的变化过程:(1)底含水由基岩向矿井中的渗流;(2)深厚表土底部含水层的失水固结沉降与井壁附加力的产生;(3)立井井筒在附加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本文采用拉格朗日元法对立井井筒的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且设置了界面单元来计算土与井筒之间的相互耦合使用,其计算结果揭示了立井井筒破裂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对于立井井筒破裂的机理分析及预防治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中的重要控制性工程.该工程地质构造复杂,勘测数据庞大,地质工作者很难对其工程岩土体的分布规律有一个整体和直观的把握.为了适应这一当代巨型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作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与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向家坝Ⅶ坝址虚拟漫游信息系统(VRGIS),实现了对坝址区三维地质模型的手动和自动虚拟漫游,对地层、断层、水位面的实时查询,对模型的任意切剖、输出等功能,这对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