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和MnO2全固态微型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机电系统的发展及其微纳器件的潜在应用需要与之匹配的微型储能装置为其供能,而超电具有输出功率高、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工作环境安全等优点而倍受青睐.但是应用的前提需进一步提高微型电容器的能量密度.石墨烯量子点(GQDs)基微型电容器具有超高的倍率性能,快速的频率响应而被我们课题组首次报道.在此基础上,我们构筑 GQDs//MnO2非对称电容器,并在离子液凝胶中测试了其电化学行为.图 1-a 为电极制备示意图和叉指微电极实物图;从图 1-b 的 TEM 得知石墨烯量子点尺寸主要分布在 3-5nm;从图 1-c 看出 GQDs//MnO2非对称微型电容器在离子液凝胶电解液中具有非常优越的倍率性能,扫速可达 1000v.s-1而保持较好的矩形性;相比之前在水系中的比容量(1.1 mF.cm-2)和能量密度(0.154Wh.cm-2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面积比容量为 14.78 mF.cm-2(电流密度为 270 A.cm-2),能量密度为18.5 Wh.cm-2;而且在这种离子液凝胶中大大改善了一般离子液凝胶扩散不好的问题.此种微型电容器在微纳器件供能和与微型发电装置集成存储能量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其他文献
卤代烷烃尤其是氯代烷烃种类繁多,价格低廉,如果以其为底物进行羰基化反应,可以得到多种多样的羰基化合物。但常规的卤代烷烃的羰基化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并且C1源多用CO,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1]。近年来,光促进的氯代烷烃的羰基化反应由于反应条件温和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2,3]。但以甲酸甲酯为C1源,与二氯代烷烃进行光促进羰基化反应,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实现温和条件非贵金属催化下二氯代烷烃的光促
Carbenoid chemistry has become a powerful tool in organic synthesis,diazo compounds are commonly used important precursors of metal carbene,and they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s over the pas
取代氮苄叉苯胺衍生物XPhCR=NPhY因其特殊的光学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本课题组通过取代苯甲醛与取代苯胺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氮苄叉苯胺衍生物,研究了取代基(X、Y)对其紫外吸收波长和13C NMR的化学位移值的影响规律[1].在此基础上用取代苯乙酮与取代苯胺反应得到化合物XPhC(CH3)=NPhY,探讨该类化合物中极性C(CH3)=N键上13C NMR的变化规律.合成出40余种的目标化合物
建立了一种N-芳基-α-D-吡喃核糖胺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新方法,在无水甲醇中,反应生成α-D-吡喃构型产物,在水中或含少量水的甲醇中反应生成α-D-吡喃和β-D-吡喃两种构型1:1的产物。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是通过结晶化诱导实现立体选择性的,反应溶剂和芳香胺的取代基对产物的构型都有重要的影响。
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作为生物体能量的载体和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在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糖类分子是如何在体内进行作用和代谢一直是糖化学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1]。而了解这些过程的关键则是能否直观和有效地了解糖类分子与生物分子的作用过程,运用有特殊光学功能的细胞标签或者生物分子探针来跟踪活体细胞环境中的生物分子是揭示其作用机制的关键[2]。我们以葡萄糖为原料,设计、合成了糖衍
锂硫电池硫正极具有比容量高,价廉易得,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受限于硫及其放电产物硫化锂的绝缘性,以及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多硫化锂中间产物易溶于电解液等特性,仍存在硫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循环性能差等缺点.高的导电性和多样性,碳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硫载体而得到了广泛研究,我们设计了不同结构的介/微孔碳载体来负载硫,并研究了其在锂硫电池中的电化学行为和性能.(1)通过微孔碳载体(0.5nm)的
单质硫的理论比容量为1675mAh/g,理论比能量高达2600Wh/Kg,具有廉价易得,环境友好的特点,所以锂硫二次电池在下一代锂离子电池中有极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1].但单质硫本身导电性极差,且容易形成多硫化物溶解进入电解液中,制约了其利用率和循环性能[2].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制备的石墨烯(GN)、碳纳米管(CNT)和硫的甲苯溶液为主体材料,通过湿法球磨和热熔法制备正极复合材料GN/CNT/
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复合,使两者分别克服了各自的缺点,无论在轴向和纵向都具有良好的电子传导速率,很快就成为各国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1-2]。本课题组通过真空抽滤的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并采用不同的还原方法(化学还原及热还原)获得了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膜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热还原的复合膜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但柔韧性较差,而化学还原的膜材料虽比容量较低,但具有良好的柔韧性。
尖晶石型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点,而具有三维微纳化结构的材料能很好的起到稳定结构、缓冲体积效应的作用~([1,2])。在此,我们重点研究了尖晶石型ZnCo2O4,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ZnCo2O4介孔孪生球和立方块微纳结构,同时根据不同时间形貌的变化,研究了前驱物碳酸盐孪生球的形成过程,首次提出了“多步分离-原位溶解-重结晶”的碳酸盐晶体生长机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
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从便携式电子设备向电动汽车、大规模储能的快速扩展,对锂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有限的锂资源和较高的价格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固定式储能中的应用。与锂同族的钠,其丰富的储量和价格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钠离子电池被认为可以与锂离子电池实现优势互补的一类二次电池[1,2]。由于钠离子比锂离子半径大,目前普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材料大多并不适用于钠离子电池,尤其是商品化的石墨负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