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林生态功能比较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tonycheung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亚热带分布最广、资源最多的针叶树种,也是我国南方林区主要的工业用材树种。林业实践证明,长期进行马尾松纯林经营,导致林分生产力下降、生态功能差、松毛虫害猖獗、地力衰退、防火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马尾松针阔混交林能有效利用光能和全面利用土壤肥力,改善林分状况,提高林分生产力。本研究自2007年起,在安徽省枞阳县大山村采用固定样地调查法,以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按照马尾松胸高断面积所占比例将调查林分划分为0-20%,20-40%,40-60%,60-80%和80-100%类型,研究混交比例对林分生物量、植物碳量、土壤有机碳、物种多样性、林下植被生产力、根系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乔木层(1)主要乔木树种树木解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各器官和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与生长指标的关系模型为w干=53.69704+0.01025×(D2H)、1nW皮=-16.24899+9.89795·lnD-0.58846·D、lnW枝=6.18119-1.60294.1nD-0.75932.ln(H/D)、w地上=-14.63286+40.72698·lnD、W全株=6.1435+39.05153·ln D:而化香(P1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各器官和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模型为1nW干:0.55883+0.70839·lnD-1.98923·ln(H/D).W皮=1.6635·D0.07566、lnW枝=6.87613-0.703524·lnD+3.40175·ln(H/D)、1nW叶=4.58771+0.20155·1nD+5.19331·ln(H/D).1nW地上=9.99853-3.73503·lnD+0.28907.D、lnW全株=10.48087-3.85889· lnD+0.29122·D。为乔木树种生物量及森林碳的计量提供捷径。(2)随着马尾松混交比例的增加,乔木层总生物量不断变化,其由大到小排序所在林分混交比例分别为:40-60%>20-40%>60-80%>80-100%>0-20%。当马尾松所占比例为40-60%时,林分总生物量最大,为123.36t·hm-2当混交比例为0-20%时,林分总生物量最低,仅有81.79t·hm-2。乔木层生物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林分总生物量的分布趋势。2.草灌层(3)随混交比例的变化,灌木层生物量差异显著(P<0.01)。林分灌木层生物量由大到小的混交比例分别为:40-60%>20-40%>0-20%>80-100%>60-80%。其中混交比例为40-60%的林分和60-80%的林分,最高1.36t.hm-2,最低0.98t.hm-2。(4)混交比例对林分中的灌木层与草本层植物种类组成结构具有差异性。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随着马尾松所占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混交比例为40-60%的林分中),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几乎不随马尾松所占比例的变化而变化;草本层盖度相对稳定,而灌木层盖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草本层高度缓慢降低,而灌木层高度波动性变化。混交比例对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影响较为显著,灌木层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大小顺序排列皆为:80-100%<0-20%<20-40%<60-80%<40-60%。(5)林下总生物量与灌木层生物量、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部分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草本层生物量与灌木层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草本层生物量与草本植物多样性及丰富度均显著正相关。不同比例的混交林中,草层生物量只占林下生物量比例的5-18%,而灌本层占较大部分,林下植被生物量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5种混交比例林分中,灌木层生物量占林下总生物量比例从小到大的排序为:60-80%<80-100%<0-20%<20-40%<40-60%。3.地下部分(6)研究地区马尾松混交林根系(d<10mm)生物量均值为1.693t·hm-2。随混交比例的变化,细根生物量不断变化,林分内细根生物量大小梯度为:40-60%>0-20%>20-40%>80-100%>60-80%。细根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大小依次为:40-60%>20-40%>0-20%>80-100%>60-80%。说明马尾松混交比例为40-60%的林分,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进而增加了细根的生物量,提高了群落物种丰富度。(7)林下总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以及草木层生物量与上壤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林下总生物量与两者分别有显著的正相关和显著的负相关。土壤含水量对灌木层生物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容重对草本层、灌木层生物量有较弱的负效应。林下草本层、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与土壤的含水量、有机质、pH、全钾、全氮、全磷以及速效钾、速效磷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与上壤的容重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且相关系数较高,分别达到0.432和0.456。(8)在0-10cm上层中,细根生物量与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及上壤孔隙度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比根长对土壤全钾和全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细根根密度和土壤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10-20cm上层中,细根生物量与全磷、有机质、含水量及土壤孔隙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比根长与速效钾和全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20-30cm土层中,细根生物量与速效钾、有机质、含水量及上壤孔隙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根密度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P<0.05),比根长与全磷呈负相关。4.混交林生态系统(9)马尾松单株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差异较大,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马尾松标准木单株、地上部分和树干的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114.69kg、98.48kg、77.83kg,都出现在马尾松混交比例为40-60%的林分中;最小值都出现在0-20%混交比例的林分中,分别为102.8kg、86.01kg、63.57kg。马尾松单株及其各营养器官的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同一树龄下随胸径和树高的增大而增大。马尾松根的生物量占单株生物量15%左右,是各器官生物量所占全株生物量的比例变化幅度最小的。化香单株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呈正相关关系,随胸径和树高的增大而增大。化香单株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97.03Kg、82.56kg,出现在混交比例为20-40%的混交林中;单株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小值分别为79.97Kg、65.21kg,出现在混交比例为60-80%的林分中。化香树干生物量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其次是枝,且枝与干的变化趋势呈现负相关,枝与叶的变化趋势则呈现出正相关性。(10)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碳贮量差异较为明显。林分碳贮量大小梯度为:40-60%>20-40%>60-80%>80-100%>0-20%。混交比例为40-60%的林分的碳贮量最高的,可达61.92t·hm-2。枯落物及粗死木碳贮量最大值出现在马尾松所占比例为40-60%的林分,高达2.15t·hm-2,远远高于其它混交比例林分。各混交比例林分的枯落物及粗死木碳量远远大于灌木层碳贮量,可见枯落物及粗死木是碳汇的重要部分。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随混交比例的增加,土壤碳密度按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40-60%>60-80%>20-40%>80-100%>0-20%。
其他文献
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传统教学中存在专业建制上各自为政,视野狭隘、中心与边缘学科等级制、学科话语失语等弊端。要解决上述弊端,必需引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观念和教学方法。比较
看来,在传统与现实关系问题的研究中,如何肃清观念论的文化史观之影响,切实地(不是“穿靴戴帽”、“贴标签”式地)贯彻唯物史观,仍然是一个值得注意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因
本文通过对外贸易来数效应命题分析,在凯恩斯原理修正运用与中国入世面临挑战的结合点上,提出了未来实现对外贸易乘数效应的建议,从而说明贸易政策与贸易战略等政府作用重要
如今,老龄化程度加深,城市养老问题凸显,民营机构养老应运而生。以昆明市S老年公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描述该老年公寓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即人员流动性大、护
本文借鉴近两年国外调研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IL-HUMASS方法,根据武汉地区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问卷,利用调研数据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对武汉地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分
生命意识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鲁迅与曹禺是现代文学史中的佼佼者,两人在文学创作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鲁迅站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其生命意识主要是
本文以中国内地电视节目评价体系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现存电视节目评价模式的梳理,介绍了国内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剖析了目前行业内使用的以收视率为导
目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经济在突飞猛进的增长,随之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也能够在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中。近些年,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物业管理公司作为辅助公司也在逐渐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健康、平稳、持续发展?深化经济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是关键。因为新常态的重要标志就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由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