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性冲突:撤点并校政策对农民教育机会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yhgniewvlfdjtoop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乡村教育最显著的现象莫过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国家发动的大规模撤点并校政策所带来的大量乡村学校的急剧消失。有学者将这种和费孝通所谈的“文字下乡”相反的过程称之为“文字上移”。这项为适应城镇化和农村学龄期人口减少的客观要求,以追求规模效益与教育质量为动力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自实施十余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农村学生义务教育机会的均等产生了不良影响,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整个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政策意义。  本项研究以撤点并校对农民义务教育机会的影响为研究主题,以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分析撤点并校政策实施的目的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之间的矛盾,强调在两种合理性冲突下农民义务教育机会受到的损害,最后探讨完善政策的策略。  文章的研究区域是河北省南部的G镇,通过对当地撤点并校政策推行原因和实施影响的考察发现:第一,从目的合理性角度来看政府推行撤点并校政策是合理的。政策是在客观社会经济条件的演变和政府对政策结果良性预期的影响下制定和推进的;第二,从价值合理性角度来看撤点并校政策是不合理的。它忽视了农民的需求,学校撤并后,学生再就学的三种选择结果都对自身的教育机会造成了损害。
其他文献
该文以社会行动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湖北省随州市沙河村399户农户的调查,运用行动理论分析框架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进行了研究.该文集中探讨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现状,
电力供应是保障国民经济腾飞的基础,而输电线路绝缘子是保障电力供应的必要部件,规模性更换线路绝缘子不仅需要大量的停电时间,还要考虑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110kV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起,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这一进程,城中村逐渐成为我国城市中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社区类型,其复杂的人口构成和群体关系影响着周
祠堂及祠堂文化是人们研究中国农村社区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祠堂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与农村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
该文运用社会学关于"家族"研究的相关理论和西方制度经济这的制度分析方法,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家族伦理在乡村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以理性契约关系为特征的股份
当代中国的部分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参照西方社会学有关贫困的理论,对建国后所采取的宏出政策以及农民的自身状况进行考察,试图对
社会阶层与分化,作为现代化过程中,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分工的再调整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学者们多从客观方面对社会分层
该论文共分四部分.引言部分论述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一章围绕单向依赖型小城镇社区权力结构展开论述.第二章围绕多元化小城镇社区权力结构展开论述.第三章是对该文的总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