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差地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机理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因基层板体性好、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而在我国的公路建设和养护中被广泛使用。在内蒙、新疆等大温差地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易出现裂缝类病害。针对大温差地区出现较大的年温差、日温差对路面病害的产生有何影响,已经有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但并未给予精确地解答。因此,有必要针对大温差地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病害的特征及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采用资料调研、现场实地病害调查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方法,总结了大温差地区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分析了路面结构中的温度时空分布和应力状态,研究了既有裂缝的扩展规律,诠释了沥青路面裂缝的发生发展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
  (1)对以内蒙为例的大温差地区7段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公路病害的调研表明,调研路段中的主要病害是横向裂缝,次要病害为纵向裂缝,而块裂和龟裂分布较少。调研路段中的病害表观特征为:
  a.横缝缝距在8.7m到23.2m之间,平均缝宽在1.2mm到4.1mm,最大缝宽达到12mm,且分布于运营时间较长的路段中,横缝长度基本贯穿整个路面宽度,部分横缝附近分布较多的分支裂缝;
  b.纵缝每公里长度在61m到915m之间,主要出现在两车道交界处和行车道轮迹线上,部分出现在行车道与硬路肩交界处和超车道中间等位置;块裂和龟裂主要出现在运营时间较长,重载较为严重的路段。
  (2)针对调研地区主要病害——横向裂缝的产生机理,通过路面结构温度和应力的数值分析和对裂缝扩展规律的研究表明:
  a.考虑了温度、太阳辐射和风速等环境因素的路面结构温度场数值分析表明,以呼市为例的大温差地区路面结构处于低温的时间约3到4个月,由于该地区较大的年温差,使路面结构中也存在了较大的年温差,造成从建成日起到最低温日形成较大的温度变化幅度;
  b.面层的温度应力计算表明,由于面层内部温度较大的变化幅度,造成在最低温日路表出现了较大的温缩应力,其数值超过了沥青混合料相应温度下的劈裂强度,从而在沥青混合料面层中产生开裂;
  c.由于基层在建成起到最低温日较大幅度的温度变化,加之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应力影响,造成基层顶部出现较大的收缩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劈裂强度而产生开裂;
  d.在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随着温度降低,荷载次数增加,因基层收缩产生的裂缝开始从基层顶部向下发展。并在即将贯穿整个基层时,向面层也发生了扩展,最终发展到路表形成反射裂缝。
其他文献
水膜厚度是影响道面抗滑能力的重要不可控因素,其厚度分布受道面表面构造、降雨、排水和风向风速等诸多因素影响,要实现道面抗滑性能的动态准确评估,其重点是对水膜厚度的准确感知。本文了设计可感知水膜厚度的传感器,基于此提出了适用于机场沥青道面的水膜厚度实时监测和动态预测方法,为道面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论文首先基于F-P干涉原理设计了适用于沥青道面水膜厚度监测的传感器,提出了水膜厚度的单点感知方法,通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居民出行机动化水平不断提升,机动车数量的骤增与停车设施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此外,停车资源在时间及空间利用上的不均衡以及单一无差别的停车收费调控策略使得城市交通拥堵及停车困难问题更加突出。停车共享策略通过错峰停车,实现停车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效解决停车资源时空利用不均衡的问题。而停车收费作为停车需求管理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经济杠杆作用,影响出行者停车选择行为,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迅猛发展的势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持续繁荣,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向中国地区加快布局。2016年下半年,国务院批复成立的7个自贸试验区中的五个自贸试验区,是依托原有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成的。为B型保税物流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其规划和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对B型保税物流中心的内部布局进行探讨,以促进我国保税物流体系合理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保税物流
弹性地基上的矩形板是土木工程结构中较常见的一种力学模型,目前对矩形板的理论研究可分为数值法和解析法两种方法。国内外学者采用有限元方法得到各种复杂边界条件下的弹性地基板荷载应力的数值解,模拟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传荷作用,评价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传荷能力。相比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得到的数值解,解析解的计算精度高,也便于总结规律。为此,本文提出考虑接缝传递荷载作用下矩形板的精确解。  对现有的弹性地基矩形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自动化和通信系统(Vehicle Auto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VACS)有望在不远的将来为缓解交通拥堵、提升交通安全和降低环境污染等带来新的契机。然而,由于VACS技术目前尚未成熟普及,为了预测和提前应对VACS部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仿真技术成为重要的实验手段和工具。在交通仿真中,相较于中、微观仿真,宏观交通仿真
学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的发展对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交通需求和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土地利用空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建设城市隧道与地下道路来解决交通和用地紧张问题。多点进出地下道路具有交通量大、出入口匝道多的特点。由于结构的影响,在地下道路内GPS等现代引导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就使得交通诱导设施的设计尤为重要。而现行规范并没有对地下道路内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电动自行车和人力自行车高度混合。两类非机动车组合形成的异质非机动车流与单一的人力自行车流交通特征具有显著区别。研究异质非机动车流的交通特性,建立异质非机动车交通流模型,对于完善非机动车交通流理论,准确刻画我国复杂的非机动车交通流,为交通仿真工具提供模型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现有理论层面的研究仍集中在单一非机动车流行为分析与建模,常见的建模方法包括基于(虚
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防止盾尾渗漏影响盾构机正常掘进,盾尾特别采用由盾尾钢丝刷与盾尾密封油脂构成的盾尾密封结构。为保证防水效果,很多重点地段采用3~4道钢丝刷,盾尾密封油脂用量大,直接影响到整个隧道的工程造价,但即使如此盾尾密封防水失效事故仍时有发生。这与盾尾密封防水的相关研究严重滞后有着密切关系,目前盾尾密封防水设计一直处于经验设计阶段。  本文主要针对盾尾油脂的特性及盾尾密封防水性能问题,借助
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铺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快速铺装技术,具有工厂内预制、现场装配、快速开放的优点。经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铺面的施工工艺日益成熟,但施工过程中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制约了装配式铺面的进一步精细化升级。其中,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是支撑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铺面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基础。本文在现有三维信息获取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适用于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铺面的三维信息获取方法及其应用
汽车共享系统近年来飞速发展,其中尤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单向站点式汽车共享系统发展最为广泛。此类系统借车、还车可以不在同一站点进行,但必须借或还到某一站点,且可以即时借、还车,不需要提前预约。由于借、还车的时间、站点等需求特征本身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再加之站点泊位和车辆数都非常有限,这类系统常出现“有车无人”、“有人无车”或“还车无泊位”等情况。因此,准确预测动态的借、还车需求对这类系统高水平运行具有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