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及预后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lw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被认为是具有明显侵袭性行为的罕见肿瘤。然而,胃肠道腺癌中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腺癌的病理学特征的研究报道则较为少见,特别是在结直肠腺癌中。这种罕见的组织学类型经常侵袭淋巴血管,显示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导致预后不良。最近的研究显示类似于乳腺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已经被报道发生在各种器官,包括膀胱、输尿管、肺和腮腺。还有报道显示在结直肠腺癌中同样发现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以往对结直肠癌中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腺癌的认识尚受到限制,对该类型腺癌的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清楚。以前的原发性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胃肠癌的研究显示E-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和存在于其他器官一样,意味着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在结直肠腺癌中的存在是一个不良的预后因素。材料和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34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例,其中存在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53例,与同一时期行手术治疗的无微乳头状分化的对照组腺癌81例,对比分析两组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2.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分析EMA、CD10、E-Cadherin在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和无微乳头状分化普通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差异。3.采用SPSS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组53例(39.5%)组织学显示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对照组58例(43.3%)为无微乳头分化普通中-高分化腺癌及23例(17.2%)为无微乳头分化普通低分化腺癌。中位年龄为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2.1±11.2岁和60.4±12.1岁(P=0.37)。在性别分布,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中男性32(60.4%)例;对照组中男性49(60.5%)例(P=0.565)。在肿瘤部位,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组在结肠有36(67.9%)例,直肠有17(32.1%)例;对照组中结肠48(59.3%)例,直肠33(40.7%)例(P=0.203),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2.组织病理学表现相比。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和对照组在肿瘤大体类型上,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多见为溃疡型,占58.5%;而对照组多见为隆起型,占70.4%,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在原发肿瘤的大小上发现,肿瘤的长径在伴浸润性微乳头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在肿瘤浸润的深度,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浸润至粘膜下层0(0%)例,肌层及浆膜下层12(22.6%)例,穿透浆膜层41(77.4%)例;对照组浸润至粘膜下层4(4.9%)例,肌层及浆膜下层33(40.7%)例,穿透浆膜层44(54.3%)例(P=0.015)。3.本研究发现,在肿瘤组织的侵袭程度上,淋巴侵犯、血管侵犯和神经侵犯在两组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的血管侵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3.2%和2.5%);神经侵犯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8.9%和3.7%);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中有66%存在淋巴结转移,高于对照组的49.4%。其中淋巴结阳性数量上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的3.8±1.7个和对照组的2.4±1.1个(P<0.001)。此外,手术中发现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有12(22.6%)例发现有远处转移,而对照组为4(4.9%)例有远处转移(P<0.001)。但是在淋巴结检出数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为13.5±4.9个,对照组为14.4±5.6个(P=0.897)。术后肿瘤病理分级,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15(28.3%)例为Ⅰ~Ⅱ期,38(71.7%)例为Ⅲ-Ⅳ期;而对照组中分别为 38(46.9%)例和 43(53.1%)例(P=0.023)。4.在免疫组化结果中,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的微乳头癌细胞簇EMA抗体"内向外"阳性模式有48(90.6%)例,阴性有5(9.4%)例;与无微乳头分化的对照组相比,在各个分类之间差异均有意义(P=0.001)。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的微乳头癌细胞簇CD10抗体"内向外"阳性模式8(15.1%)例,阳性17(32.1%)例,阴性28(52.8%)例;与无微乳头分化的对照组相比,在各个分类之间差异均有意义(P=0.001)。E-cadherin抗体在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组癌细胞簇34(64.2%)例阳性,19(35.9%)例微乳头癌细胞簇细胞与细胞接触面弱阳性及间质侧膜阴性;在无微乳头状分化组所有病例81(100%)例均阳性,在各个分类之间差异均有意义(P<0.001)。5.在生存时间上,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1.9±16.5月和37.8±14.7月,P=0.032)。此外,研究还发现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是40.5%,而同时期对照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72.6%(P=0.02)。此外,如图3.4所示,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59.3%,而对照组为80.6%(P=0.07)。6.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以下因素是患者生存的重要指标参数: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P=0.001),肿瘤浸润深度(P=0.015),肿瘤类型(P<0.001),血管侵犯(P=0.020),神经侵犯(P=0.004),淋巴结转移(P=0.042),手术时远处转移(P<0.001),肿瘤分期(P=0.023)。为进一步评估这8个因素的意义,进行多变量分析。多因素分析与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是否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OR:4.28,95%置信区间(CI)1.493~12.320,P<0.01)和淋巴结转移[OR:6.29,95%置信区间(CI):1.749~22.686,P<0.01)是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肿瘤侵犯程度不是无病存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与普通腺癌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上无明显差异。2.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的结直肠腺癌组患者显示为明显的血管侵犯,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倾向,预后较普通结直肠腺癌组更差。3.CD10在部分伴浸润性微乳头状分化结直肠腺癌病例中表达形式如同EMA一样为"内向外"阳性模式。
其他文献
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及对其不当的回收利用,造成了大量重金属及多溴联苯醚(PBDEs)进入到土壤中,且均可通过食物链威胁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因此进行土壤重金属-PBDEs的复合污染修复
CAN(ControlAreaNetwork,控制局域网)总线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总线,由于其稳定性和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很多军用武器系统也采用CAN总线进行通信。本文的研究基于某大型复杂武器系统,CAN
<正>金融机构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各自的业务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日常的结算需求,客户在享受银行提供的优质高效结算服务的同时,金融机构和客户也遇到了支付结
  背景及目的 TGR5 是胆酸特异性G 蛋白耦联受体,广泛表达于人的多种组织中,主要通过cAMP 信号通路调节多种生理功能。目前研究表明正常肝细胞内TGR5 表达量极低,而肝癌细胞中
作为国家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经历了较快的发展之后,开始面临着如何突破瓶颈、再上台阶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经济数据
<正>环保税法和实施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同步实施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法》(以下简称"环保税法")正式实施,与之同步实施的还有《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作为排污收费依
将发酵工艺运用到面条的制作中,通过对面条的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发现影响发酵面条品质的主要因素是面团的用水量、发酵剂量、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温度。其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为:
[目的 /意义]以代表性数据管理计划工具DMPTool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服务体系,为国内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介绍数据管理计划工具。[方法 /过程]使用系统测试法与文献调研法,在
沙棘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Hippophae,TFH)是从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总称,是沙棘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增强人体耐受性、减少毛细血管渗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及对绿色生态制品需求的上涨,天然纤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纺织行业的重要课题。莲纤维作为一种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其独特性能迎合了现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