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脱硫工艺的启动和运行效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051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硝化脱硫工艺(DSR)是基于反硝化工艺和硫化物生物氧化工艺所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其相对传统生物硫氧化和反硝化工艺具有操作简易,成本较低等优势;目前围绕该工艺的研究和设计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在投入实际使用之前,其启动和运行仍有大量问题需解决,本文即针对其启动和运行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反硝化脱硫工艺启动过程中,同步脱硫脱氮颗粒污泥的迅速形成对于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启动和运行十分重要,而传统的启动方式较为繁琐,需要事前特别培养适合的脱硫脱氮颗粒污泥再进行接种,本文则证明直接利用产甲烷颗粒污泥进行反硝化脱硫工艺的启动,可以迅速将产甲烷颗粒污泥转化为同步脱硫脱氮颗粒污泥,并且成功去除了1.30kg m?3 d?1硫化物并将90%的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然而,随着负荷的提高,反应器效果开始下降。在高负荷下,进水中的硫化物抑制异养反硝化菌,从而导致亚硝酸盐累积,自养反硝化菌也随之被亚硝酸盐抑制,随即造成整个反硝化脱硫系统的崩溃。因此,利用产甲烷颗粒所转化的同步脱硫脱氮颗粒更适合在低负荷下运行。反硝化脱硫工艺可以将工业污水中的硫化物,硝酸盐和COD转化为单质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此反硝化脱硫工艺运行失败的一个标志就是在出水中有大量的硫化物累积。通常的说,反硝化脱硫工艺运行失败是由于异养反硝化菌在竞争中抑制了自养硫氧化菌,从而降低了硫化物的去除效率。然而本文证明,硫化物被自养硫氧化菌氧化所形成的单质硫,同样可以在亚硝酸盐被异养反硝化菌消耗以后,被单质硫还原菌Methanobacterium sp.利用乙酸盐作为电子供体还原成硫化物,因此,调整DSR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以确保硫化物不会在被氧化成单质硫之后被再次还原,可以保证反硝化脱硫工艺处理效果的最大化。此外,由于反硝化脱硫工艺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容易造成反应器堵塞,影响运行效能,且不易回收和利用,本文还研究了反硝化脱硫工艺中剩余污泥的回用方法,本文利用经过预处理的厌氧同步脱硫脱氮干化污泥和厌氧产甲烷干化污泥进行了Cu(II)的生物吸附试验。考察了重要的影响因素如pH值,温度,以及铜的初始浓度等对于吸附能力的影响。此外,干化污泥的性质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等进行测定。发现准二阶动力模型能够准确的描述两种干化污泥的吸附过程,而弗里德里希等温式可以描述吸附的平衡状态。实验结果显示,厌氧产甲烷干化污泥的铜吸附效果高于同步脱硫脱氮干化污泥的吸附效果,其最大吸附效率比后者高39.6%。不同污泥的吸附效率主要应归因于不同污泥的生长环境和生化反应,由于厌氧产甲烷干化污泥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和更大的比表面积,所以它的生物吸附量要大于厌氧同步脱硫脱氮干化污泥。然而厌氧同步脱硫脱氮干化污泥的吸附能力虽低于厌氧产甲烷干化污泥;但是与其它生物吸附剂相比较,两种干化污泥对于Cu(II)的吸附能力均仍较为理想。
其他文献
在全球经济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冲破经济的藩篱,推动现有形式各异的自由贸易区向着综合性自由贸易区方向发展已成当今世界各国或地区发展经济与自由贸易的重要思
常规的碳氮硫共脱除工艺在处理含硫含氮有机废水过程中存在着出水含有大量硫化物、单质硫转化率低、资源化效率低等诸多弊端,造成工艺的处理成本高昂、不能达标排放、需要后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运行办式会影响系统的节能指标、故障自救能力、牵引变电所布点、变电所接线、牵引网系统设计方案等。本文针对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节省建设投资、节能等
本文理论构思中所涉及的几个变量及其维度之间大多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研究分析中,我们将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企业员工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培训需求之间的关
研究表明葡萄糖酸钠对混凝土有明显的辅助塑化效应,且随着掺量的增加逐渐增强;另外,在高性能混凝土中,葡萄糖酸钠与高效减水剂复配,还可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葡萄糖酸钠的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随之增加,被污染水体范围也越来越大。水质的污染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因
<正>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周脓肿)为肛管和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国内将肛周脓肿一般分为肛提肌下脓肿(低位)及肛提肌上脓肿(高位)[1],确定脓
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目前水质评价的各类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应用进行比较。
财务报告通过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所投入的不同资源和利益相关者所享有的收益进行计量,并将相关财务报告信息进行披露,这种利益协调平衡的机制,确保了利益相关者合作成功。但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