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0a在体内及体外对肝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782406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癌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常见的五大实体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位居第三。己知的肝癌的病因包括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肝癌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基因的表达及活性发生改变,其中就包括微小RNA(microRNA,miRNA)分子。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大小约22nt的非编码RNA分子,可经序列特异性翻译抑制或mRNA降解来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约有1/3以上基因在转录后受其调控。新近研究结果表明,多种miRNA通过调节其靶基因参与肝癌的细胞生物程序调控,间接发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了解miRNA的调控机制,可为肝细胞恶性转化及肝癌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着重研究miR-10a在肝癌细胞及肝癌转移动物模型体内的具体功能,鉴定其下游直接的靶基因,并通过进一步分析靶基因的功能及其参与的相关调控通路,结合miR-10a表达发生改变的调控性研究,深入探讨miR-10a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及其可能的调控途径。[方法]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miR-10a在20对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后在人肝癌细胞系QGY-7703及HepG2中,通过过表达或封闭miR-l0a的表达,利用MTT实验、克隆形成、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miR-10a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而后通过G418筛选后的过表达miR-10a单克隆细胞株注射入裸鼠脾内建立肝癌转移模型,进而研究miR-1 0a在体内对肝癌转移的影响;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miR-1Oa可能的靶基因,并利用荧光报告载体实验结合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miR-10a对其靶基因的直接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方式;然后利用RNA干扰技术,结合上述表型实验分析干扰靶基因表达后细胞表型的变化,研究靶基因的具体功能;随后应用细胞粘附实验、血管生成拟态实验及miR-10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后一些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从而进一步探讨miR-10a及其靶基因对肝癌转移的可能调控机制;最后通过一系列表型的挽救实验进一步验证miR-10a对其靶基因的直接调控及是否通过该靶基因发挥作用。[结果]miR-10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过表达miR-10a明显增强QGY-7703及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对细胞活性及增殖无明显影响。而在体内实验中,miR-1Oa使肝内的转移灶明显减少。进一步筛选并证实了miR-10a发挥作用的直接靶基因——EphA4。深入研究靶基因的功能后发现,RNA干扰EphA4表达后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均明显增强,同样,对细胞活性及增殖无明显影响。进一步的细胞粘附及血管生成拟态实验表明,过表达miR-1Oa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粘附及血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还发现了封闭miR-1Oa或增强EphA4的表达能够上调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同时下调间皮细胞标志物Vimentin及ICAM-1的表达,此外,miR-10a的表达下调与EphA4的表达上调可使介导细胞-基质粘附的分子β 1-integrin表达增强,并可促进与血管形成有关的MMP-2分子的表达。[结论]miR-10a在肝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并首次发现miR-10a在体内及体外对肝癌转移的调控作用是相反的,即miR-10可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而在体内却抑制肝癌的转移。导致这种相反作用的原因是miR-10a在体外可促进EMT过程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移动,同时它又可抑制细胞-基质粘附及肿瘤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从而导致体内转移灶的减少。miR-10a通过调节其直接靶基因EphA4的表达而发挥作用。此外,还发现miR-1 0a通过调控β1-integrin及MMP-2的表达而影响肝癌细胞粘附及血管形成能力。总之,这些结果初步阐明了miR-10a在肝癌转移中的功能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将来可能会为开发肝癌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的致死率居全球之首。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诱导了缺血区心肌梗死。深入研究I/R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效保护心肌组织,降低IHD病人死亡率尤为重要。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作为细胞激活或凋亡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在IH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
目的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中国第三恶性肿瘤死因,术后复发是制约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肝癌干细胞被认为是肝癌复发的根源之一,近年来受到重视。本课题研究肝癌干细胞的分离、细胞生物学特性、药物抵抗及在趋化因子CXCL12介导下迁移特性,为防治肝癌复发提供新思路。方法根据肿瘤干细胞能够将胞核染料Hoechst33342排出细胞的特点,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肝癌细胞系HepG2及21例新鲜人肝癌组织中SP细胞
研究背景沙利度胺做为免疫调节药物(IMiDs),已经成为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学恶性肿瘤免疫治疗和维持治疗的最重要药物之一。其联合化疗应用于实体瘤的抗癌治疗也取得相当的效果。目前沙利度胺的抗癌机理主要是作用于肿瘤微环境,增强内源性肿瘤相关抗原的免疫监视功能,募集功能性T细胞向肿瘤区域移动,同时激活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通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作用,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科学》杂志上于201
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土石方的开挖产生了大量路堤、路堑边坡,导致地表裸露、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路基边坡绿色柔性防护体系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根-土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绿色柔性防护体系的设计计算主要停留在经验模型与定性分析上,理论基础远远落后于工程建设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植物根系力学、水力两个方面作用为切入点,通过单根拉伸与直剪试验定量分析了
背景LIM和SH3蛋白-1(LASP-1)是连接LIM和SH3结构域的第一个蛋白,并且有两个伴肌动蛋白样重复,主要聚集在细胞的粘着斑,伪状足的前缘以及丝状伪足的密集处,可以启用细胞粘附,迁移和蜂窝通信等重要功能。LASP-1蛋白在许多实体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更为重要的是,高表达的LASP-1与肿瘤的恶性功能密切相关,例如: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目前LASP-1作为一种新的肿瘤转移相关蛋白。我们在前
[目的]双链RNA切割对于许多真核和原核RNA的成熟和降解至关重要。RNase Ⅲ家族主要负责这些双链RNA的切割,并且参与双链RNA的加工过程,而RNase Ⅲ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参与了细胞的多种代谢活动。这个家族主要分为三大类。而卡介苗RNase Ⅲ则属于其中的第一大类。在研究中,我们尝试采用多部纯化的方式来获得可以用于RNA切割反应的高纯度重组酶,并利用双链RNA底物对该重组RNase Ⅲ的生物
目的:各种来自机体内外环境中的损伤因素,如机体代谢产生的活性氧、紫外线、电离辐射、基因毒性药物等均能引发基因组DNA的结构性损伤、拷贝数变化、表达调控紊乱等。为了对抗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包括损伤监视、周期调控、损伤修复、凋亡诱导等在内的DNA损伤应答机制。这种DNA损伤应答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基石。Tudor-SN蛋白是一种细胞内广泛表达的多功能蛋白,其不仅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饱含语言之美,人文之美,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对古诗词比较陌生,加上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有限,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准确把握作品情感,让学生与诗人、词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就需要教师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采用各种方法适时适度适量进行有效的拓展,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
自然资源统一登记是针对生态空间单元进行的整体性确权登记。2019年《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规定了以生态空间为独立登记客体,对国家所有权行使主体及代表行使主体或代理行使主体登记造册,以关联方式公示管制性事项等全新的登记规则。为实现生态功能整体性保护的目标,因应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的要求,未来立法应重释"生态一物"的物权客体特定性标准,赋予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以登记能力,将管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尽管多学科立体化综合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已经极大的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但是乳腺癌自身分子机制的多样性、复杂性、异质性使得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的提高。已有的传统临床病理参数(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等)及组化分子指标(ER、PR、HER2、Ki-67等)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乳腺癌预后预测的要求。探索乳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