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对老化心理的社会建构问题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化是人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衰退性变化。老化心理则是个体对老化的感知、识别、体验及与之相关的态度、经验和观念。年龄指人从出生之日起到计算之时止在世生存的时间长度,分为客观年龄和主观年龄,前者指由社会界定的年龄,后者指由主体界定的年龄。老龄约制,即年龄对老化的心理约制作用,指以年龄作为对老化起点、程度及发展趋势的标志。本研究以社会建构论为理论基础,旨在回答“年龄是否以及如何参与建构了人的老化心理?”这一问题。具体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用两个实验考察了客观年龄和主观年龄对主观老化体验的影响,旨在证明年龄对老化的心理约制作用,亦即年龄对老化心理的建构性。实验一采用3*3混合设计。自变量一为客观年龄条件,为被试内变量,分“被试年龄”“小年龄”(比被试小10岁)“大年龄”(比被试大10岁)三种水平;自变量二为年龄段,为被试间变量,分为“60组”“70组”和“80+组”三种水平;因变量为主观老化体验,测量工具为《个体老化体验问卷》。抽取59名老年人为样本,要求被试分别在三种客观年龄条件下完成《个体老化体验问卷》,三次施测顺序采用拉丁方平衡设计。使用spss18.0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被试年龄”条件下的主观老化体验显著高于“小年龄”条件下的主观老化体验,且显著低于“大年龄”条件下的主观老化体验,说明老年人的主观老化体验高于年龄小者、低于年龄大者。实验二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自变量为主观年龄,分为“等于客观年龄”(控制组)和“小于客观年龄10±5岁”(实验组)两种水平,因变量为主观老化体验,测量工具同实验一。将抽取的62名老年人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通过《主观年龄测试》,实验组获得“小于客观年龄10±5岁”的主观年龄,控制组获得“等于客观年龄”的主观年龄;两组被试在前测后测分别完成《个体老化体验问卷》。以被试最初自评的主观年龄为协变量,使用spss18.0进行协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在后测中的主观老化体验不仅显著低于本组前测,也显著低于控制组,且这一结果不受被试最初自评的主观年龄影响,说明降低老年人的主观年龄可有效减少其主观老化体验。实验研究得出结论,老年人的主观老化体验介于年龄小者与年龄大者之间;降低老年人的主观年龄可有效减少其主观老化体验。由此证明了年龄对老化的心理约制作用,即年龄对老化心理的建构性。第二部分采用质化深度访谈法,旨在揭示年龄参与建构的老化心理和分析年龄对老化心理的社会建构过程。研究遵循目的性抽样原则,综合采取网络抽样、滚雪球抽样和机遇式抽样三种抽样策略,抽取12个访谈对象。研究者以“局外人”身份采用逐步暴露的方式进入研究现场收集资料。采用Nvivo10.0质性分析软件整理和分析资料。运用现象学分析和扎根理论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开放式编码生成一级节点共294个,编码参考点共794个;主轴式编码即对开放式编码进行分类归属,形成二级节点共19个;选择式编码指根据研究目的抽取对研究问题有最大“贡献”的资料,最终选择了 18个二级编码节点,包含一级节点287个,编码参考点共769个。选择参与者检验法检验结果的效度,描述型、解释型、评价型效度分别为5、4.77、4.38;研究者对结果的理论效度和反身性效度进行了检验。访谈研究结果发现,年龄建构了“增龄即老化”以及拒老、服老、怯老、终老等老化心理。老年初期老化征明显增加,但老年人以“不老之心”抵抗生理性老化;随着年纪增大,老年人屈服于生理性老化对老化心理的决定作用,逐渐认可自己作为“落伍者”和退休者的老年身份;再随着各种老年病的常态化,老年人对于因失能加剧而成为社会的“累赘”和儿女的“负担”感到担忧;继而受“老之不死是为贼”的传统观念影响,老年人在恐惧和无奈中向人生告别。进一步讨论发现,年龄借助于老年心理科学、“重少轻老”的社会价值、人的工具价值、生物医学模式、现代自恋文化以及老年人群自身等,实现了对老化心理的建构。访谈研究得出结论,年龄借助于老年心理科学、“重少轻老”的社会价值、人的工具价值、生物医学模式、现代自恋文化以及老年人群自身等,参与建构了“增龄即老化”以及拒老、服老、怯老、终老等老化心理。本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包括:客观年龄和主观年龄均对老化有心理约制作用,即年龄对老化心理具有建构性;年龄借助于老年心理科学、“重少轻老”的社会价值、人的工具价值、生物医学模式、现代自恋文化以及老年人群自身等,参与建构了“增龄即老化”以及拒老、服老、怯老、终老等老化心理。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强调,“增龄等同于老化”只是社会文化对老化的“一种”建构;对老化还存在“另一种”建构,包括年岁攀高并不意味着必然孱弱、罹病,肉体死亡并不等同于自我彻底消亡;应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对老化心理的建构作用;将老年“去年龄化”,在全社会倡导“无龄老化”。
其他文献
作为气候系统中的关键物理量,土壤湿度通过影响地表反照率、土壤热参量以及蒸发和蒸腾来改变陆-气之间的水分和能量平衡,从而对边界层结构、云和降水等过程产生影响。土壤湿
通过完善手术患者的交接护理工作,保证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强化了护士的责任心,缩短了交接时间,有效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强。在市场的驱动和影响下,一大批以微信、微博、APP等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蓬勃兴起。新媒体如同新鲜血液,丰富了媒体形式和新闻
目的采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综合评价成都市25~65岁居民的膳食质量,了解其膳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其膳食营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982名2
随着近些年来的发展,太赫兹时域光谱(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THz-TDS)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常规的THz-TDS系统主要是由飞秒激光器、一对专门设计的太赫兹
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策略。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以贝伐单抗为代表的单克隆抗体类,以索拉菲尼
集体行动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存在,维系着人类社会,从其产生根源上看,集体行动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工具,国家的雏形——城邦的产生是一种集体行动,这是社会学与人类学意义上的
流域轮廓提取通常指提取流域的边界和河网.对这两个流域要素的提取是进行精确的流域水文模拟的基础.由于传统的基于地形图的手工方法效率低,精度差,因此研究了如何使用Arc-GI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1972)指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事物;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
目的对药物性肝损害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调查符合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患者42例,对该病常见致病药物、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4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