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炎症反应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61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在临床试验基础上进一步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后行为学改变及海马区TNF-α、IL-1β、IL-6、IL-10m RNA的表达变化,从炎症反应角度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改善VD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研究:本课题纳入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所有入组人员均来自柳州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组、普通针刺组和醒脑开窍针刺组,每组各30例。西药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5mg/qn,共4周)。醒脑开窍针刺组以内关、神门、水沟、百会、四神聪、三阴交、涌泉(除人中、百会、四神聪外,其余均为双侧取穴)为主穴。辨证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气海、血海;痰浊闭窍者,加丰隆、中脘;瘀血阻络者,加膈俞。普通针刺组以百会、神庭、印堂、太溪、悬钟、四神聪为主穴,辨证配穴与醒脑开窍针刺组相同。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6天,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量表评估,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所得数据运用SPSS 26.0和Graph Pad Prism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绘图。2、动物实验研究:本课题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复缺血再灌注联合腹腔注射硝普钠法制备V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12只)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进行血管夹闭及腹腔注射硝普钠。根据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 Water Maze,MWM)结果评估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普通针刺组和醒脑开窍针刺组(各12只)。西药组予盐酸多奈哌齐溶液0.45mg/(kg·d)灌胃,每日1次,共4周。普通针刺和醒脑开窍针刺组大鼠均按照临床实验研究中的主穴进行针刺,对于双侧取穴的穴位,在动物实验身上采取双日针刺右侧穴位,单日针刺左侧穴位的方式进行,行针手法和留针时间参照临床试验。治疗4周后,再次采用MWM(包括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搜索实验和可视平台实验)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分析。MWM结束后,快速将各组大鼠断头取脑,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TNF-α、IL-1β、IL-6、IL-10的m RNA表达情况。所得数据运用SPSS 26.0和Graph Pad Prism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绘图。结果:1、临床试验:治疗后三组病例MMSE、CDT、ADL量表评分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普通针刺组的MMSE、CDT、ADL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普通针刺组相比,醒脑开窍针刺组的MMSE、CDT、ADL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0.05)。2、动物实验:(1)MWM行为学检测结果:(1)定位航行实验: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普通针刺组、醒脑开窍针刺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不同程度缩短(P<0.05);西药组与普通针刺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西药组、普通针刺组相比,醒脑开窍针刺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P<0.05)。(2)空间搜索实验: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首次到达平台时间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原平台象限逗留时间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普通针刺组大鼠的首次到达平台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以及原平台象限逗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西药组、普通针刺组相比,醒脑开窍针刺组大鼠首次到达平台时间明显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和原平台象限逗留时间明显增多(P<0.01);(3)可视平台实验:五组大鼠之间的到达平台时间和游泳速度没有差异(P>0.05)。(2)RT-PCR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TNF-α、IL-1β、IL-6的m 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IL-10的m 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普通针刺组、醒脑开窍针刺组大鼠海马TNF-α、IL-1β、IL-6的m RNA表达量不同程度下降(P<0.01),IL-10的m RNA表达量不同程度升高(P<0.01);西药组与普通针刺组大鼠海马TNF-α、IL-1β、IL-6与IL-10的m RNA表达量没有差异(P>0.05);与醒脑开窍针刺组相比,西药组、普通针刺组大鼠海马TNF-α、IL-1β、IL-6的m RNA表达量偏高,IL-10的m RNA表达量偏低(P<0.01)。结论:(1)临床试验研究:多奈哌齐、普通针刺法以及醒脑开窍针刺法均能不同程度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其中多奈哌齐和普通针刺法治疗效果基本持衡,而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效最佳。(2)动物实验研究:(1)多奈哌齐和普通针刺法对VD大鼠海马区炎性因子以及空间学习能力起到一定的积极调节作用,但对于VD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没有明显改善作用;(2)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同时有效改善V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3)醒脑开窍针刺法改善VD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海马区炎性因子IL-10的m RNA表达,同时下调TNF-α、IL-1β、IL-6的m RNA表达,抑制海马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并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预测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因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接受宫颈锥切术并切缘阴性且随访完整的196例患者,术后3、6、1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HPV DNA、HPV E6/E7 mRNA,必要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宫颈管搔刮术,对发现残留或复发的患者终止随访,并
期刊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能力对于企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和工商管理人员都应该发挥好主体责任,提高思想认识,各司其职,通过提高企业工商管理人员能力来推动企业工商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从而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本文简述了工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分析了目前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提升工商管理人员能力的途径,以期助力企业发展。
期刊
为加快陆军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在实战化教学改革的“实”上实现突破,项目组围绕装备技术保障与分队指挥(底盘)专业人才培养现实需求,在装备实践类课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实战化教学理念创新、实战化教学体系构建、实战化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对于提升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用药规律,找出核心药对,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核心药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及Embase数据库,选取2011-2021年期间中药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通过Excel 2018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
期刊
目的 基于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研究槲皮素减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及槲皮素低、中、高(25、50、100 mg/kg)组和欧来宁(14.8 g/kg)组,另取12只大鼠作为
期刊
FHIT基因是由 Ohta等 1996年克隆的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 ,定位于染色体 3p14.2 ,该基因的缺失与人类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对 FHIT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头颈肿瘤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期刊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平台检索和筛选丹参的有效成分,运用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和在线孟德尔人类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检索VD的作用靶点,绘制韦恩图,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
期刊
目的:本文围绕痰瘀同治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从理论研究、知识图谱、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分四个层面进行研究。理论部分基于中医“痰瘀互结”观点,挖掘其理论内涵,分析中医学对“痰”“瘀”“结”的认识,以及痰瘀同治法治疗VD的合理性;知识图谱部分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总结痰瘀互结的研究现状,发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临
学位
目的:以线粒体能量代谢为切入点,探讨益脉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沙鼠脑海马组织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作用及机制,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48只健康雄性蒙古沙鼠,进行适应性喂养。两周后,把它们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脉颗粒低剂量组、益脉颗粒中剂量组、益脉颗粒高剂量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每组8只。各组均进行自由进食和饮水。除假手术组以外的其他各组对
学位
目的:基于AMPK信号通路探讨清脑益智方(Qingnao Yizhi formula,QNYZF)通过“心脑同治”改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2-VO)、阳性对照(尼莫地平)组(Nimodipin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