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驾驶室悬置系统性能优化及其技术解决方案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驾驶室悬置作为整车隔振降噪的主要系统,直接影响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对整车NVH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其隔振性能十分重要。本课题以某装载机驾驶室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试验测试和CAE分析,围绕驾驶室悬置系统声振特性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驾驶室悬置系统声振特性测试:经过主观评价,发现怠速工况下驾驶室内振动噪声水平较高,通过传递路径分析,初步判断其原因为驾驶室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较差。因此,主要针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了声振特性测试,从悬置隔振率以及传递函数分析结果发现驾驶室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确实很差。同时,提取了悬置下端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为后续CAE分析提供激励条件(2)驾驶室结构模态以及悬置元件力学特性分析:建立驾驶室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排除了怠速激励引起驾驶室悬置安装处局部共振的可能,并为后续CAE分析提供有限元模型;对驾驶室前后悬置元件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明确了悬置元件在36Hz条件下的刚度阻尼特性。(3)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优化分析:基于驾驶室结构有限元模型以及悬置元件的力学特性,建立了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测试所得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为输入,在频域内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验证了模型的可信度。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优化方法完成了对悬置系统的优化,得出刚度和阻尼的最优组合。验证最优组合发现加权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有效值降低了5.5%,驾驶员座椅下横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峰值降低了48.9%。(4)驾驶室声学性能分析与研究:对驾驶室声腔进行声学模态计算,同样排除了怠速激励引起驾驶室声学共振的可能;分别提取悬置系统优化前后悬置上方的加速度信号,进行频率响应分析,从而得到声学计算边界条件;对驾驶室进行声场分布与场点计算,结果显示36Hz条件下优化后驾驶室声场分布整体幅值都有所降低,驾驶员右耳声压降低了2.33dB。(5)驾驶室悬置系统性能优化技术解决方案:结合本课题工程实际问题,总结得出驾驶室悬置系统性能优化技术路线图,并对相应关键步骤进行阐述。本课题有如下创新性:(1)将驾驶室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运用于工程机械中,对提高工程机械驾驶室NVH性能具有积极作用。(2)结合课题研究内容,总结了驾驶室悬置系统性能优化技术解决方案,对今后类似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该文在对铁路货检站办理条件合理性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货检站办理条件综合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就模型的算法和技术难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采用PowerBuilder7
该文主要研究汽车零部件企业所在的整个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一体化管理.该文深入地论述了物流系统理论.通过对物流网络静态点库存的控制,实现对静态点与动态链的物流各功能的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和交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汽车的智能化、交通的数字化,嵌入式系统在汽车和交通中的应用是一
论文根据国标GB7258—1997和GB18565-2001中关于汽车行驶轨迹的要求,提出采用后轴定位原理和激光测距、微机处理技术检测汽车轴偏角的新方案并研究开发了检测系统,与测量轴距
学位
该论文在严格遵守CAD软件开发标准和CAD技术制图规范的基础上,以AutoCAD2000为图形支撑软件,利用VC++6.0编译环境,运用ADSRX及ObjectARX2000开发工具对工程构筑物中的气浮池
该论文建立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系统,它能实现仪器面板切换和功能选择,完成数据采集卡驱动,通道切换、数字I/O输出、数据自动记录,从而对发动机进行实时
在山区高速公路中长大陡坡能够克服高差,降低建设经济成本,但环境破坏严重;隧道能够克服地形限制、改善公路线形、缩短里程、保护环境,但造价高;因此两者的结合能够对提高山区高
制造工艺的多样性使得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三维贯通结构十分的复杂,传统方法如理论计算、SEM扫描、压汞法等难以实现支架及孔隙三维完整结构的分析,也难以定量研究孔隙贯通性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带来了巨大的燃油消耗,加重能源短缺问题,交通领域节能形势日益严峻。为此,国内外学者提出多种驾驶节能策略,包括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