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对大鼠DCD供肝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贴壁法提取BMMSCs。夹闭胸主动脉热缺血30min获取心脏死亡捐献(DCD)供肝。在体外建立稳定的大鼠NMP系统,供肝根据不同的保存方式,将实验分为4组:正常(Normal)组,静态冷保存(SCS)组,NMP组,BMMSCs联合NMP组,保存时间最长为8 h。模拟DCD供肝氧化应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对大鼠DCD供肝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贴壁法提取BMMSCs。夹闭胸主动脉热缺血30min获取心脏死亡捐献(DCD)供肝。在体外建立稳定的大鼠NMP系统,供肝根据不同的保存方式,将实验分为4组:正常(Normal)组,静态冷保存(SCS)组,NMP组,BMMSCs联合NMP组,保存时间最长为8 h。模拟DCD供肝氧化应激损伤,建立体外IAR20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与BMMSCs共培养6 h。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肝脏流出道灌注液的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TUNEL或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CD14、CD68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间黏附分子-1(VCAM-1)、JUN N端激酶(JNK)、p-JNK(Thr183/Tyr185)、NF-κB(p65)、p-NF-κB(Ser36)、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α、p-AMPK(Thr172)、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p-ACC(Ser79)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下腔静脉灌注液中的ET-1、一氧化氮(NO)、ICAM-1、VCAM-1、TM和PAF的水平;MDA、GSH检测氧化应激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ROS水平;JC-1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与SCS比较,BMMSCs联合NMP和单纯NMP能显著改善DCD供肝肝功能和肝脏组织学损伤,减轻肝细胞凋亡。进一步发现:1.BMMSCs联合NMP可改善DCD肝脏微循环:改善肝脏ET-1/NO平衡和微循环灌注,与SCS相比,BMMSCs联合NMP显著抑制肝内ET-1、i NOS、NO的表达,促进e NOS的表达(P<0.05);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和细胞间黏附,改善内皮细胞损伤,与SCS比较,BMMSCs联合NMP显著下调肝脏巨噬细胞CD14和CD68的表达,抑制肝内ICAM-1和VCAM-1的表达和v WF的表达,且作用优于单纯NMP(P<0.05)。2.BMMSCs联合NMP能减轻DCD肝脏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和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功能(P<0.05),并且BMMSCs联合NMP明显优于单纯NMP;BMMSCs联合NMP可显著抑制JNK-NF-κB通路减轻氧化应激,促进AMPK激活保护受损的线粒体(P<0.05),进而改善大鼠DCD肝脏氧化应激损伤和线粒体功能;细胞模型中,BMMSCs可显著减少体外IAR20氧化应激模型中细胞损伤,抑制IAR20细胞活性氧(ROS)的释放,改善细胞线粒体损伤,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BMMSCs显著下调氧化应激模型IAR20细胞JNK-NF-κB信号通路,促进AMPK激活,再次验证了BMMSCs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结论:在供肝短缺的形势下,提高DCD供肝质量是扩大可用供体库的有效方法。本研究证明:BMMSCs联合NMP可更有效改善DCD供肝质量,并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保护作用:(1)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和细胞间黏附,改善窦内皮损伤及微循环灌注;(2)抑制JNK-NF-κB通路减轻DCD供肝氧化应激损伤,促进AMPK激活改善线粒体损伤和线粒体功能而发挥保护作用。BMMSCs联合NMP对DCD供肝的保存为提高DCD供肝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为临床DCD供肝的使用提供了基础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hemorrhagic shock reperfusion,HSR)模型双侧海马CA1区不同时期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参数变化及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行为学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索评价HSR海马损伤及其对远期认知功能影响的f MRI指标。【方法】采用大鼠HSR模型模拟不全脑缺血再灌注
生物标志物定义为在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治疗干预的药理反应过程可客观检测的指标,可协助疾病的早期诊断、表型识别、观察疾病的疗效、监测疾病的进展及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ALS是罕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诊断主要基于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及精确的电生理检查,同时排除其他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尚无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协助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当前,在基因、炎症、氧化应激、代谢等领域的生物标志物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
目的研究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 DHT)在LPS诱导的神经炎症中,通过抑制TLR4/NF-κB/MAPK信号通路对神经元和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第一部分:通过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LPS和DHT对BV2小胶质细胞系和原代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DHT对LPS刺激下BV2小胶质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用WB检测细胞炎症介质iNOS和COX-2
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s)是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是男婴、老年男性和所有年龄段女性发病的重要原因。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是尿道感染的最主要致病因素,其致病性与毒力因子密切相关,菌毛黏附素、毒素蛋白、铁载体蛋白、鞭毛和表面多糖等在致病过程中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菌毛是表
算法消费者是消费者体系中的一种新类型,是通过在智能算法接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为生活消费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算法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构建需要在《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法律衔接与适用空间的解释或立法构造。算法消费者个人信息过程保护应围绕算法消费者的同意机制多元化、平台经营者个性化披露、算法消费者自动化决策拒绝权及个人信息处理者信息
研究目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囊肾病的主要表现为双侧肾囊肿进行性扩增,挤压周围正常肾组织,并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目前ADPKD囊肿发生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c AMP-PKA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促进了ADPKD的囊肿发生,CREB是c AMP-PKA通路下游重要的转录因子,目前CREB在ADPKD中的作
目的:1.阐释正性转录延伸因子b(P-TEFb)激酶复合体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中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2.探讨药物靶向P-TEFb激酶复合体治疗ADPKD。方法和结果: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了寻求潜在的治疗ADPKD的药物,我们进行了基于小鼠胚肾模型的表观因子抑制剂和转录因子抑制剂化合物库的筛选,结果显示Flavopiridol(FP)可以有效地抑制囊肿的发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初级感觉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探讨增强成年初级感觉神经元内在生长能力对于脊髓后索损伤后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同时在体外实验及体内试验通过调控初级感觉神经元中miR-22-3p水平,阐明miR-22-3p在初级感觉神经元轴突生长和脊髓感觉传导功能中的作用,进而找到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索再生的关键靶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