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菌核病菌毒素产生条件及致病机理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1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向日葵菌核病发病重,防治难,致病机制复杂的特点,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向日葵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生长和产毒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及毒素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向日葵菌核病菌生长和产毒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不同,在适合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和可利用的碳源量成正比例关系。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 NH4Cl;最适温度为 20℃;最适 pH 为 4.0~8.0。草酸的积累量不仅和碳源种类有关,而且和毒素草酸的前体物有关。菌核病菌产毒的最佳碳源为乳糖;最佳氮源有天门冬酰胺和谷氨酸;最适温度为 25℃;最适 pH 为 6.0,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培养 10d 时菌丝干重和草酸含量都达到最大值。 本文从组织和植株水平、细胞水平、生理生化水平上测定了菌核病菌毒素的致病性,研究了致病机理。得出结论:菌核病菌毒素对向日葵种子萌发、胚轴伸长和幼苗生长都有毒害或抑制作用,对离体叶片也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对毒素作用后寄主细胞膜透性的研究结果显示,草酸毒素可作用于寄主细胞膜,引起细胞膜的伤害,造成膜功能的紊乱。从生理生化角度研究菌核病菌毒素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向日葵幼苗用毒素浸根处理后,毒素增加了其体内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但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低浓度时增加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的活性,浓度达到一定量时抑制了 PAL 活性,从而消弱了寄主细胞的抗病性,增加了致病性。毒素对田间抗病性表现较差的品种的酶活性抑制作用大于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本文还将菌核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和毒素分开,采取浸叶的方法,研究了它们在致病中的作用,表明菌核病菌的致病力既与细胞壁降解酶有关,也与草酸毒素有关,草酸可以增加病菌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使细胞壁降解酶加速对寄主细胞的解体作用,从而提高发病程度。
其他文献
  利用植物作为杀鼠剂,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开发植物源杀鼠剂,对于充分利用和发掘我国有毒植物资源宝库,寻找新的可能性杀鼠剂,解决化学杀鼠剂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对环境的
植物细胞膜嵌入蛋白质(plasma membrane instrinsic protein, PIP)除了具有运输H20和C02等小分子化合物的功能,还可以感受外源信号,包括病原物侵染或病原物分子的刺激。革兰
酸性矿山废水(AcidMineDrainage)是采矿过程中含硫化物的矿石经氧化分解而产生的污染物。树叶凋落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树叶分解过程是河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茚虫威是美国杜邦公司于1992年开发的噁二嗪类杀虫剂,于2001年登记上市。由于其突出的高效能与低毒性,迅速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型绿色农药。其作用机制与目前任一品种农药皆
本研究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及其近似种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和小麦光腥黑穗病菌(T.foetiaa)进行了rDNA-ITS、rDNA-IGSF序列分析及ISSR分析,设计
本论文研究了放线菌SPRI-0518发酵产物中具有除草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和精制。通过生物活性跟踪测试,经由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以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和结晶等一系列途径获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是对农药产生抗药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其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发育不整齐,世代重迭严重,且可以长距离迁移。这些特点均有
  本文以桔小实蝇Bctroceradorsalis(Hendal)的引进天敌前裂长管茧蜂Dichasmimorphalongicaudata(Ashmead)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生态学以及饲养繁殖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本论文主要研究生防细菌2P24(P.Fluorescens)、B99-2(Bacillus subtilis)、CPF10(P.Fluorescens)以活体制剂形式引入到甜瓜根围土壤后,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合传统技术平板
本研究以12种植物病原真菌作为供试病菌,以7种芸香科植物作为供试植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各个供试植物提取物对供试病菌的抑制活性,根据活性跟踪,确定了活性化合物为(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