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性聚合物改性无机材料/聚砜超滤膜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abinw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滤分离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分离效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处理领域。但由于传统超滤膜亲水性差、容易污染,其在生产运行中存在能耗高、不易清洗和管理复杂等问题。利用不同类型的无机材料作为添加剂对传统聚合物膜进行掺杂改性是一种能够改善膜材料亲水性、增强膜渗透性能、降低膜污染的有效策略。然而,将无机材料直接加入到有机聚合物杂化膜中时仍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例如,氧化石墨烯(GO)等无机纳米材料添加剂直接用于杂化膜制备时,常因添加剂分散性差、易团聚等问题导致杂化膜表面产生缺陷,进而使杂化膜的过滤及分离效能降低;介孔硅材料(SBA-15)等孔状添加剂直接应用时,添加剂的有效孔道结构往往会受到膜本体聚合物的干扰,从而消弱了介孔材料添加剂对杂化膜渗透性能的贡献。为克服以上问题,本文采用亲水性聚合物接枝的方式对GO、介孔SBA-15两种无机添加剂进行表面改性,从而增强两种添加剂在杂化膜中的性能表现。
  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的方法,在GO表面接枝了亲水性聚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成功地制备了改性氧化石墨烯(GO-g-P(PEGMA))添加剂。以聚砜(PSF)作为膜本体材料,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超滤膜PSF/GO-g-P(PEGMA)。与未改性GO相比,GO-g-P(PEGMA)在铸膜液中的分散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对杂化膜的结构及性能考察发现,GO-g-P(PEGMA)添加剂能够在膜形成过程中富集在杂化膜表面,显著地提升了杂化超滤膜的表面亲水性,GO-g-P(PEGMA)的添加促进了杂化膜内部大孔状结构的形成,有效地提升了杂化膜的孔隙率与平均孔径;GO-g-P(PEGMA)的添加能显著地提升杂化膜的渗透性能及抗污染性能(以2wt%添加量为例,杂化膜纯水通量与污染恢复通量分别上升至64.3Lm-2h-1与98.1%)。利用序列阻力模型对杂化膜的阻力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GO-g-P(PEGMA)添加剂能够有效地降低杂化膜污染,特别是可降低不可逆污染。研究发现,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接枝的GO-g-P(PEGMA)对杂化膜渗透性能及抗污染性能无显著影响。
  通过SI-ATRP的方法,利用亲水性聚合物单体PEGMA做为改性剂,成功地制备了改性介孔SBA-15(SBA-g-P(PEGMA))添加剂。SBA-g-P(PEGMA)能够在PSF/SBA-g-P(PEGMA)杂化膜形成的过程中富集在杂化膜表面,改善了杂化膜的表面亲水性、降低了杂化膜的表面粗糙度,促进了杂化膜内部大孔结构的形成,膜孔隙率显著上升;SBA-g-P(PEGMA)较未改性的SBA-15在杂化膜基体中具有更高的孔道有效性。与PSF/SBA-15杂化膜相比,PSF/SBA-g-P(PEGMA)杂化膜具有更高的纯水通量及过滤BSA溶液通量恢复率(当添加剂含量为3wt%时,二者分别达到137.1Lm-2h-1及96.1%)。
  通过控制聚合反应时间,成功地制备了表面接枝不同分子量聚合物的改性SBA-15(SBA-g-P(PEGMA)-n),在聚合反应时间为0.5h到2h范围内,聚合物分子量由4400gmol-1上升至21800gmol-1。改性SBA-15表面接枝聚合物的分子量更高时,杂化膜具有更强的表面亲水性和更低的表面粗糙度,而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接枝的改性SBA-15对杂化膜内部孔道结构及孔隙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改性SBA-15表面接枝聚合物分子量能够显著地影响介孔SBA-15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孔道有效性,SBA-g-P(PEGMA)-0.5能够在杂化膜基体中部分地保留了开放孔道结构,而SBA-g-P(PEGMA)-2因接枝聚合物分子量较大,出现了自身孔道的堵塞现象,SBA-g-P(PEGMA)-1在杂化膜基体中的孔道有效性最高。利用SBA-g-P(PEGMA)-1作为添加剂时,杂化膜显示出最高的纯水通量(271.7 L m-2h-1)且杂化膜的通量恢复率为94.5%。
  与商业化PSF超滤膜相比,本研究制备的PSF/GO-g-P(PEGMA)杂化膜与PSF/SBA-g-P(PEGMA)杂化膜对实际水中各污染物具有相当的去除效率,但两种杂化膜水通量更高、抗污染性能更好。其中,PSF/GO-g-P(PEGMA)杂化膜具有显著提升的抗污染性能,PSF/SBA-g-P(PEGMA)杂化膜则在水通量性能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此外,经过30d振荡冲洗实验后,GO-g-P(PEGMA)与SBA-g-P(PEGMA)添加剂均能稳定地存在于杂化膜表面;在经过实际水连续过滤试验后,两组杂化膜仍然保持了较好的恢复通量,即两组杂化膜的性能稳定性良好。
其他文献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企业与大众的创新合作不再局限于线下,而是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更多的向线上转移。越来越多的在线社区应运而生,成为企业和大众之间沟通和合作的媒介。在线社区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通过大量外部创新者的引入,为企业提供更多具有潜能的创新想法和方案,有助于企业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种类繁多的在线社区不仅为企业获取外部创新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方式,同时为企业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平台提出了
学位
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无人机系统作为新兴高端装备,是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载体,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强国防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装备。研究无人机行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等研究成果较多,但针对无人机行业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相对较少,尤其在无人机行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复杂作用机理、融合度综合评价方面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节能减排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压力与日俱增。一方面,大气污染物排放频繁超过重点人居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显著增加了雾霾天气的爆发概率;另一方面,虽然我国风电装机已达较高比例,但弃风问题依然严重,大量风电急需被消纳利用。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发展电动车(Electric Vehicle,EV)产业,实施以电代油的能源发展规划。在各类EV中,私家插电式EV(Plug-in EV,PE
学位
近年来,随着化石燃料的日渐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和汽车生产商都在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以替代传统燃油汽车。作为最具实用价值的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动力电池的管理水平是决定电动汽车整车性能的重要因素。对动力电池的关键状态进行估计是制定高效能量管理策略、延拓电池组循环寿命、实现车辆安全操作的前提,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用意义。比之铅酸、镍基等
学位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Microbial electrochemical systems,MESs)作为新兴的废水处理、生物修复和能源再生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MES最主要的构型包括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和微生物电解池(MEC)。MES系统的性能依赖于电极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组成。系统构型、电极材料和生态因子等影响MES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胞外电子传递代谢。电极生物膜种群互作机制和不同生态条件下胞外电子
脉冲发电机被认为是未来极具潜力的实战化电磁武器的脉冲电源,拖动电机作为系统关键部件,对实现电源小型化进而向实战化应用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脉冲发电机系统要求拖动电机具有扁平结构、耐冲击、高功率密度的特性,使常规高速电机不能满足需求。  为提升脉冲发电机和拖动电机一体集成化结构的功率密度,并考虑高速轴系的动力学特性,拖动电机应设计成扁平结构。扁平结构高速永磁电机在结构设计、提高功率密度、转子强度等方面
太阳能在当今社会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而太阳能发电作为太阳能利用最重要的应用形式,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逆变器作为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所研究的Y源阻抗网络逆变器属于单级系统,可以同时实现升压和逆变,具有升压比高、结构简单、输出波形畸变小、可靠性高等优点。  本文首先针对传统Y源逆变器存在的启动冲击电流大、输入电流断续以及耦合电感漏感影
学位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由于光能来源的广泛,太阳能电池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目前,硅基材料在半导体工业中被大量使用,而且地壳中硅的含量高达25%左右,所以硅基太阳能电池在光伏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晶体硅高昂的制备成本,如何在大幅减少硅基材料厚度的情况下,仍然保证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Thin Film Solar Cell,TFSC)具有较为可观的光吸收效率和光生载
学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利用微生物为催化剂能同时实现污水处理和电能回收,因而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自从1911年发现生物电流的现象以来,MFCs的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缓慢进展和过去十五年的快速发展,在反应器构型、材料、微生物和电化学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进展。然而,MFCs依然面临着低的功率密度和胞外电子转移(EET)等瓶颈问题。阳极作为产电菌的附着体,不仅影响着生物膜的生长,还影响电子从产电菌到阳极
聚酰亚胺是高性能工程塑料之一,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电绝缘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行业中。然而,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高频印刷电路的快速发展,要求相应的绝缘介质材料必须具有更低的介电常数,传统的聚酰亚胺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开发新型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材料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获得低介电常数且综合性能优异的多层聚酰亚胺薄膜为目的,以4,4′-二氨基二苯醚和3,3,4,4-二苯酮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