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肾炎嗜酸性柆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意义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些年来在不同年龄层的儿童人群中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过敏性紫癜从病理上约100%有肾脏损伤,但有肾损临床表现者约30-50%。影响过敏性紫癜患儿预后的第一要素是肾脏的损害程度。因此从临床角度构建针对过敏性紫癜肾脏损伤趋势的早期预警思路和方法,对指导治疗和确定患儿预后将具有重要意义,至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还比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嗜酸粒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对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的预测价值,提高对可能发生不良并发症患儿的检出率,以便医务人员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患儿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   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收住院的100例处于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入院时在未给予任何治疗前抽血检测其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各参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将100例病例按不同性别分为男生组(57例)和女生组(43例);按入院时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分为感染者组(39例)和非感染者组(61例);按入院时是否出现肾脏损害的表现分为肾脏损害组(35例)和肾脏无损害组(65例)。   结果:过敏性紫癜肾炎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2.38±0.13)高于无肾损害组(1.80±0.15),紫癜肾炎组嗜酸粒细胞(0.35±0.66)较无肾损害组(0.07±0.0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敏性紫癜肾炎组血小板参数(PLT、MPV、PDW)与无肾损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SPN患儿外周血NLR和Eo、PLT、MPV、PDW水平显著升高,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的诊断HSPN的标记物,尤其是对疾病早期的筛查可能具有更好的价值。
其他文献
小学时期正处于学生各项基础知识积累、情感认知养成的关键时期,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阅读积极性、阅读方法、阅读技巧、阅读实践的有效引导,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
“先学后教”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所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校本教研研究课题,这种语文教学模式,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运用“
生本思想强调了教学要以学生为根本.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生本思想的基本特点,对生本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我们精心设计的家庭作业,应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提供展现个人天赋的机会;应该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更应该是教师
“分工合作”一直是现代人学习工作的理念,在这种模式下,事情会被细化,会更加快的被完成.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也需要合作学习,让学习的效率更快.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学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所以,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改进作文教
在练习反馈时运用多媒体,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运用多媒体,调整学生情绪,促进学生主动、乐于参与;在自主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探索学习,合
【摘 要】原本作为课程改革新生事物的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学校课程实践的熟面孔,对于许多热衷于开拓新领域的人来说早已失去了吸引力,关于它的讨论也不再成为高度关注的话题,但是,对于校本课程的理性认知并没有达到较为完善的理想状态,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误区和问题,通过不同维度的多重关系思考,可以形成对校本课程更为确切的把握,真正推动校本课程的深入展开,发挥校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育人价值和成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