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里海盆地是最有勘探价值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是哈萨克斯坦主要产油气区。本论文以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钻录井资料为研究基础,结合分析化验、测井解释及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对研究区石炭系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确定了储层分布规律。研究区石炭系自下而上发育分为巴什基尔阶,莫斯科阶,卡西莫夫阶及格热尔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下碳酸盐岩层(KT-Ⅱ)、区域性泥岩隔层(MKT)和上碳酸盐岩层(KT-Ⅰ),油气主要分布于KT-Ⅰ和KT-Ⅱ。通过对古生物标志、沉积构造标志、测井标志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内KT-Ⅰ和KT-Ⅱ油层组主体为开阔台地沉积,主要发育了台内滩、灰质浅海、滩间洼地等微相。有利于储层形成和演化的沉积微相主要为台内滩(砂屑滩、鲕粒滩和生屑滩)。通过区内岩心观察、薄片及相关的分析化验资料,研究区石炭系储层岩性主要为生物灰岩、藻团块灰岩、砂屑灰岩和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体腔孔,其次为粒裂纹、构造缝及溶蚀缝,溶洞偶见。KT-Ⅱ油层组样品平均孔隙度为7.20%,平均渗透率为2.00×10-3μm-2,KT-Ⅰ油层组样品平均孔隙度为7.63%,平均渗透率为1.26×10-3μm2,储层类型分为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储层。研究区石炭系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三期方解石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后孔隙大幅缩小,现今储层是表生岩溶和埋藏溶解作用后形成的。这些储层纵向主要分布于KT-Ⅱ的Γ6段和KT-Ⅰ的B3,B2,Б2段,平面上主要分布于T井区,其次为H井区。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中心,以教师设置问题情境为导向,目标在于提升学习能力基础之上使其掌握专业知识。现如今,传统探究式教学法存在情境设置不够形象,学生探究依赖主观感觉,解决问题效率不佳的问题,随着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传统探究式教学法需要得到更新,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本研究遵循“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化、教学方法的信息技术化”原则,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探究式教学法中,对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育增值
学位
学位
学位
川中南部地区位于川中古隆起中斜平缓带,北靠磨溪与广安气田,并与华蓥山为界,紧靠川南古坳中隆低陡弯形带和川东古斜中隆高陡断褶带。实钻证明川中南部栖霞组发育较好的白云岩储集体,但目前区域内白云岩储层成因机制和发育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晰,制约了研究区气田的勘探开发进程。本论文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及岩心等资料,开展了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白云岩储层特征和主要成岩作用,以及预测储层发育有利区分布等研究,